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一生籍籍无名,甚至不知生卒为何年,史书的记载仅有寥寥几语。《旧唐书·贺知章传》记载:“若虚,兖州兵曹”。这个职位相当于现在地级市军分区最高长官,实际就是个地方小官。他本为扬州人,全唐诗说他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称“吴中四士”,文词俊秀,名扬于上京。
但是从唐朝到元朝,不管是有关唐诗的选本,亦或是杂记话本,里面均不见他的诗歌,而《明皇杂录》录所说的“天宝中,刘希夷、王昌龄、祖咏、张若虚、孟浩然、常建、李白、杜甫,虽有文章盛名,俱流落不遇,恃才浮诞而然也”,王昌龄、孟浩然、李白、杜甫皆风光无限,留诗斐然,唯独张若虚仅仅流传下来两首,包括《春江花月夜》和《代答闺梦还》。
《春江花月夜》最开始收录在北宋郭茂倩所编撰的《乐府诗集》中,不过是七首同题诗中的一首,只是简单的记载录入。
又沉寂了几百年,到了明朝万历年间,学者胡应麟的《诗薮》才提及到张若虚和他的诗歌。之后,《春江花月夜》才受到重视,成为唐诗重要选本中不能少的一首。
没有人比他写月更凄美多情了,明媚的初月、皎洁的高月、迷离的斜月、缠绵的落月、徘徊的楼头月、清浅的水中月、流泻的砧上月、倾注的帘内月……清丽雅致,夺人心魄。春、江、花、月、夜、人错落重叠,情景交融,玲珑剔透,一幅斑斓迷离的春江夜月图便赫然在目。
尤其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便已“孤篇盖全唐”,成为闪闪发光的千古绝唱。
全部回应 8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