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很简单,就是编辑部的老少们一起在编辑部过年,中间穿插了李、戈、余撮合老陈和牛大姐(均丧偶)的情节,挺有意思。临了儿戈玲儿的香港表哥万梓良来找戈玲儿过年顺便相看李冬宝儿的情节,还真有点儿港式贺岁片的意思(那会儿贺岁片儿这种形式刚在内地兴起)。总之这片子就是图一大伙儿乐呵儿,热闹喜庆,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感角。(话外音·仿TVB的口风儿:呐,过年呢,最重要的是开心!)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这废话就不少了~)
贺岁版导演依然是赵宝刚,编剧则由冯小刚一人担当,王朔与马未都二位未参与。
![]() |
那会儿的赵导与冯导:) |
![]() |
片头画面中出现的白塔寺的白塔 |
时隔五年,《人间指南》编辑部所在的大楼内部进行了翻新修缮,编辑部也重新装修一新。
![]() |
编辑部大楼外景,西交民巷50号。 |
![]() |
编辑部大楼外墙布满爬山虎时的样子 |
![]() |
编辑部内景,据说是在香山那边儿搭的摄影棚。 |
正片第一个镜头:1997年2月5日,在办公室“主动”加了一宿班儿(反正回家也一人儿)的李冬宝儿(李冬宝的名字还是加个儿音叫着亲切,下同)撕了一页月份牌儿(日历)。
![]() |
撕的是2月4日,腊月二十七,立春,一天后(6日)就是除夕了。 |
李冬宝儿一边儿刷牙一边儿拉开百叶窗帘,通过这个镜头,也能看出编辑部的沙发也换新的了。
![]() |
沙发颜色由暗转亮,明显档次也高了:)旁边还挂着国安队的海报。 |
没一会儿主编老陈来上班儿了。能注意到编辑部门上方的挂钟也由旧换新了。
![]() |
新表时间显示八点差五分,由此可知编辑部上班时间应为八点。 |
老陈和冬宝儿聊起了这两年冬天戴口罩的人少了。
![]() |
暖壶换成了压力暖壶,90年代颇流行了一阵。 |
![]() |
之前的老式暖壶。 |
然后顺着话荐儿冬宝儿跟老陈玩笑,说老陈不怕冷是因为老蹭社长的车坐。
![]() |
92版电视剧中老陈上班儿是自己挤公交车。
![]() |
老陈打从13路公共汽车上下来。*截自《谁主沉浮》上集 |
再说冬宝儿提到的社长,可能是指之前在《胖子的烦恼》一集中出现的由青艺老艺术家姜祖 麟先生饰演的李社长。
![]() |
姜祖麟先生饰李社长。姜先生已于2006年10月11日辞世。 |
过了一会儿,同事们陆续来上班儿了。
![]() |
水池边儿的电话拨盘式改按键式了,连放电话的桌子也换成了架子。 |
依旧是先调侃一番,活耀(跃)一下儿办公室气氛,说到了李冬宝儿一个人懒得回家住,老刘顺坡儿下驴,琢磨让自己的孩子去给李冬宝儿看(阴平)房。
老刘有几个孩子在剧中从未细表,只不过在92版电视剧里曾有老刘拿剩菜回家被孩子批评的情节,从年岁上推算,那孩子应该就是老刘的老二。
![]() |
老刘提到的老二,出现在92版电视剧《吃不消》上集中。 |
再多说两句老刘,当年的电视剧对细节很重视,知微见著,以此来侧面反映人物性格。
![]() |
当年没有电脑,对于长期伏案工作老编辑们来说,套袖是标配之一。 |
*那会儿编辑伏案编校书稿,两袖磨损严重,所以需要戴上套袖,不单是编辑,从事会计等需要伏案的工作亦如此。
![]() |
毛巾改的饭盒袋儿,从细小处体现老刘的节俭。 |
*毛巾改的饭盒袋儿有一阵颇流行,上初、高中的孩子上学带饭的也常见使用。
余德利发年货,李冬宝儿问有没有速冻饺子,由此引出李冬宝儿的个人问题。
![]() |
李母由文燕老师扮演,一直没查到老太太的资料,演的甚好。 |
剧情提示,李的父母已然不在。
李母在92版电视剧中曾出现过两次,即《侵权之争》和《水淹七军》两个故事里。
李父未正面出现,只在《我不是坏女孩》里给李冬宝儿打过一个电话,当时李冬宝儿正焦急等待准备自杀的女青年刘晓红的电话,所以一听是男的就给挂了,对,挂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牛大姐说她在国外留学的女儿要回国过年了。
![]() |
之前的电视剧版中只提过牛大姐有一个儿子,叫宝康。 |
*牛大姐的儿子叫宝康,宝康的扮演者林京来曾在李连杰主演的《冒险王》中饰演嗜酒如命的中发白。
再说宝康,本是王朔小说《顽主》里的一个角色,在电影《顽主》里扮演宝康的是李耕,有意思的是他在电视剧版《吃不消》里也客串了一家刊物的编辑。
![]() |
图右作家张明高是北京人艺的修宗迪老师扮演的,他曾在86版《西游记》里为郑榕先生扮演的太上老君配音。
冬宝儿收到了戈玲儿寄的贺年片儿,看上面的词句还以为专门儿写给自己的,为了显摆还假模假式从抽屉里翻出来,其实一直贴身带着。
![]() |
结果是空欢喜一场…… |
在第二集中牛大姐又提到了去世的老伴儿——老吴。
老吴出场不多,只在92版里《吃不消》中出现过。在众人的谈论中(声讨牛大姐在老吴生前对其种种“恶劣”行径)老吴似乎是级别不低的老干部,但似与92版里的场景交代有矛盾。稍带说一句,扮演老吴的王洪武老师曾在老版《三国》里扮演过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
![]() |
![]() |
王老师在《回马荐诸葛》一集中饰演黄承彦。 *图片来自网络。 |
余德利提到了他的父母。
扮演余父的杨子纯老爷子前些年还在《西游记》续集《绝域变通途》一集中串演了一位李老汉。
扮演余母的李滨老师是北京人艺的老艺术家,除了话剧还参演过多部影视剧,另外还曾在85版《四世同堂》里为李四大妈配音。
![]() |
余德利的父母出现在92版《无中生有》一集中。 |
余德利还提到了他的妻子。
![]() |
余妻的扮演者是姜黎黎老师,当年的成名作是电影《红牡丹》,余妻也出现在92版《无中生有》一集。
![]() |
姜老师电影成名作的主题歌即是由蒋大为老师演唱的《牡丹之歌》。 |
余德利是颇能“折腾”的中年知识分子(他自己的话),所以在办公自动化的时代,他给自己置办了台电脑。
![]() |
这电脑配置搁那会儿来说许还不低,估计就是用的不多(笑) |
编辑部也有了传真机。
![]() |
还置了一个报刊架。
![]() |
编辑部也配了车,虽然是面包,可拉人拉货都不耽误。(按:这车到底是公车还是余德利的私车剧中没交代,我也不好瞎猜,就兹当是公车吧)
![]() |
配了车,好歹也提升点儿办公效率。 |
还有几处点一下:
1.
![]() |
在办公室门口儿,原先的克朗棋案子换成了乒乓球儿案子。 |
2.
![]() |
办公室前正对楼梯的仓库被改造掉了。 |
3.
![]() |
之前的厕所只有一个,重新装修后分成了两个,位置也变了。 |
4.
![]() |
97年那会儿手机还未普及,寻呼机是主流。*余德利名字被写错了 |
5.
![]() |
最神奇的就是楼梯不见了,大楼内部改造太高科技了…… |
6.
![]() |
其实楼梯还在,只不过……平移了位置,这工程可是真不小啊 |
7.片尾出现的传达室孙大爷,是由黄少泉老爷子扮演的。
![]() |
黄少泉老爷子曾在85版《四世同堂》里扮演白巡长,相当出彩儿。 |
老爷子还在电视剧《针眼警官》里演过冯远征饰演的片儿警的上司。
![]() |
“解香港来了……”老爷子说的还是一口老北京话。 |
8.
![]() |
穿帮镜头:) |
再贴两段儿没溜儿的片段图:
![]() |
最佳损友1 |
![]() |
最佳损友2 |
最后演员们轮着番儿对着镜头给观众拜年,看到张瞳先生这段儿止不住泪下,如今《茶馆》里的大小唐铁嘴(小指扮演小唐铁嘴的任宝贤先生)都不在了,《茶馆》也再也凑不齐那么一堂角儿了,思至此,不由心下黯然……
![]() |
永远的《茶馆》,说不尽的《茶馆》。 |
转一段儿张瞳先生朗诵的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听怹的声音,绝对是种享受: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559677/
笔走至此,散记完结。祝诸位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 |
全部回应 25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