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依林的流行音乐究竟有什么价值?

蔡依林的整体音乐生涯 ====================================================== 这简直就像是一场精彩的励志反转剧:环球时期无关痛痒的泡泡糖时代从来都不会被主流乐评注意;索尼时期上演所谓华语乐坛史上最成功的逆袭转型;EMI时期声势达到顶峰,在华语乐坛最后一个实体唱片活跃期打下最重要的基础;华纳时期音乐两极化分裂,但是乐坛已经全面沦陷,再也没有一首达到国民级别传唱度的作品。而在这种华语流行音乐平庸的水准线下,《看我72变》《舞娘》《MUSE》三张作品反而跳脱出高度,而且为她自己的事业贡献了最重要的关注点。 因为唱功的不足和音乐的商业化,蔡依林往往被诟病不是一个合格的歌手,环球的“少男杀手”时期让人觉得她顶多就是一个徐怀钰的复刻品,果不其然四张专辑已然挖掘殆尽。不过这反而是她声线最饱满纯粹的时期。 当所有人都觉得又一个偶像歌手死在工厂流水线上的时候,《看我72变》一个如同涅槃般的转型让人目瞪口呆。转型不是一个安全的选择,布兰妮《Britney》的成人流行走向,安室奈美惠的《Style》大玩Hip-hop,商业上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滑。但《看我72变》是华语主流音乐圈绝对无法绕过的一个经典作品,Hip-hop、Dance-pop、Nu-disco各式花样融会贯通,多元化的音乐形态令人耳不暇接。 这是一张势必成功的专辑,蔡依林在对的时间发了对的作品,天时地利人和无不占尽。孙燕姿开始对马不停蹄的发行专辑感到厌倦,萧亚轩忙着恋爱音乐开始下滑,梁静茹刚刚开始走上情歌专一的路线。而和周杰伦的合作更是无法回避的重点,以至于之后的宣传上往往因为周杰伦而模糊焦点。周杰伦是华语音乐千禧年后唯一一个时代Icon,他和整个80后-90后的青春如同Beyond一样的捆绑,让媒体话语权日益年轻化的今天,没有人会对周杰伦早期现象级的音乐有过多负面评论。 蔡依林是周杰伦手下最成功的女人。周杰伦和许多人合作过,温岚、LARA,却没有一个人能达到蔡依林的高度。尽管那个时代流行音乐百花齐放,大多数那个时代的孩子们还是无法忘却,那个在《说爱你》录影带里,在篮球场下哼着“转呀转,就真的遇见mr.right.”的女孩---因为那就是十年前与大多数人擦肩而过的青春记忆。青春是一个可怕的名词,它会将你所有的回忆加上一层温暖的调色蒙板。而当《布拉格广场》的歌词“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在2014年再度翻红,你不得不承认这是一张几近完美的流行音乐专辑---她和周杰伦在最好的时代相遇,是乐坛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美好或伤感,已经不那么重要。 《看我72变》所在的索尼时期是蔡依林国民度最高的时期,以至于大部分不关心音乐的人对她的印象就定格于此。 而这之后的甜蜜升级的《城堡》《野蛮游戏》除了一首《倒带》大红大紫,其他音乐上的进步捉襟见肘,无非是给蔡依林的商业成绩添上一笔。 蔡依林的音乐如果仅止于此,那么她个人的成就很难和孙燕姿萧亚轩抗衡,顶多是一个周杰伦捧红的商业女歌手而已。脱离周杰伦的EMI时期,蔡依林开始走上一条一骑绝尘的唱跳歌手路线,而且一走就是一人独大的境地。 华语乐坛自此再也没有一个成功的唱跳女歌手崛起,连以往有此风格的女歌手也开始纷纷转型重新定位。连同期不同风格的女歌手也几乎无人匹敌,为之后其他歌迷的ANTI文化埋下了祸根。有人说这时期蔡依林走进了表演特技的死胡同,的确,人们对她胸部和特技的议论完全盖过了音乐本身。但是金曲奖依然在2007年把最佳国语女演唱人颁给蔡依林,爆出当年最大冷门---但这真的是冷门吗? 纵观整个华语乐坛,不论李玟、郑秀文、萧亚轩,此类歌手在金曲奖皆是颗粒无收。蔡依林会比她们更优秀吗?大部分歌迷恐怕都是呲之以鼻。可是当我们抽离偏见,就会发现她们无不是存在着音乐的断层---李玟攻美失败,复出已经物是人非;郑秀文翻唱走红,转战电影圈成绩斐然;萧亚轩总是在关键时刻和男人交缠不清,错失攻顶良机;这其中顶着重重压力坚持下来并将舞曲发扬光大的,独蔡依林一人而已。 俗话说坚持就是胜利,蔡依林这个不怎样的媳妇,还是有熬成婆的那天。 这张登顶年度销量冠军的《舞娘》,音乐上让蔡依林商业和口碑双双丰收,也盖过了本该华丽复出的萧亚轩后期最好的作品《1087》。萧亚轩自此一蹶不振,既丢了文艺的内省,也失掉高端的品味。《舞娘》和《1087》的较量,实质是欧陆电子和美式舞曲的较量而已,而欧陆在华语乐坛已有铺陈和发展,美式较为冷门,加上萧亚轩时运不佳,因此一败涂地。当然这只是商业的失败,音乐上从来都没有真正的赢家。 《舞娘》的成功,为蔡依林深掘欧陆电子舞曲形态带来了契机,但是这个音乐上的转变相对她外形上的性感转变和舞蹈上的过度开发实在微不足道,以至于人们往往忽略她对欧陆舞曲推广的贡献。到了《特务J》,唱到街知巷闻的《日不落》成了她最后一个国民HIT的作品。 虽然很难承认,但是到了《MUSE》时期,讨厌蔡依林已经不是那么一件时髦的事情。虽然《MYSELF》作为舞曲概念专放了几首抒情芭乐放在一堆舞曲里令人吃了苍蝇一样厌恶,《海盗》《希腊少女》《舞娘》《特务》本质不过是各式音乐COSPLAY的角色扮演倒是终于有了脱胎换骨的蜕变,唱腔成熟,现场稳定。 令人感叹,曾经最不被看好的那一个,曾经觉得走进死胡同的那一个,竟把这胡同越走越宽。2012年湖南卫视的跨年变装秀、2013年金曲奖的魔幻音乐之旅,其中尤以《巴黎台湾之夜》的现场Live最为惊艳,几近还原CD的唱功加上几无停歇的舞蹈,恐怕要令不少“实力派”汗颜。你能想象一个唱《花蝴蝶》这种一专半数翻唱的歌手仅仅3年不到就交出了《MUSE》吗? 这酸爽简直媲美Rebecca Black出了一张《Highway 61 Revisited》(just kidding)。 《大艺术家》密集的电流直切摇滚内核,却用了舞曲的编制,一句“Wake up”把她之前所有的舞曲音乐态度尽数摧毁,《Dr.Jolin》是专辑最有流行品相的作品,走了最入耳的节奏,电音一气呵成,若不是被赖伟康这个臭名昭著的录影带导演拿去,恐怕还能再上一个台阶。还有轻量级Indie的《有人》也值得推荐。 你能想象被自己看不起的人突然扇了一耳光是什么感觉吗?按理来说《MUSE》这个量级的专辑过后应该是会有下滑的,果不其然施华洛世奇的《旅程》、百事可乐的《Shake your body》、阿迪达斯和三星GALAXY Note的《电话皇后》,蔡依林又回到了那个商业的蔡依林。原来《MUSE》只是向金曲奖妥协的产物吗?但是专辑曲目曝光之后,蔡健雅+吴青峰+许哲佩还不够?那么陈绮贞+林夕+韦礼安如何?蔡依林再次结结实实给了最讨厌她的文青们一次SHOCK,犹记得钟成虎为小时代主题曲《万花瞳》编曲时还有人对此不屑一顾,现在我们捧上神坛的陈老师现在身体力行去和主流商业音乐Crossover了,我们还应该窝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吗? 直面分析部分:蔡依林的音乐价值 ====================================================== 蔡依林之于华语音乐,贡献是有的,一来是将舞曲(尤以欧陆电子)发扬光大到令人发指的地步(真的很想听到其他女歌手唱这种风格),二来是将华语音乐录影带的制作推向新高度,在蔡依林之前,一个音乐录影带的影响力是没有这么大的(凭借了技术的发展) 舞曲方面,以蔡依林的资质,做到Kylie Minogue这种级别的流行天后已经是极致了,偏偏我们的蔡小姐不是华语圈的Kylie Minogue Wannabe,而是Madonna Wannabe---这实在是太可怕了。 There is only one queen, and that's Madonna. 更可怕的是,蔡依林已经在这条路上步步紧逼。纵观整个华语乐坛,孙燕姿几年一张安心顾家享受生活已然无心恋战,萧亚轩高开低走战斗力远远不及从前,梁静茹则是成也情歌败也情歌,三个同期对手已经有两个结婚生子。后期的张韶涵恶闻缠身声势旁落,王心凌转型失败难有突破,杨丞琳走向小众文艺。更别提内地的同期歌手早已错失唱片黄金期,网路对实体唱片的冲击使得大部分音乐人的生存举步维艰,而没有回报的支出是徒劳的,尤其是讲求编曲技术和商业包装的舞曲---蔡依林已经垄断了华语金字塔顶最好的舞曲资源。 虽然大部分电子音乐的都起源美国,但是无论是上世纪70年代流行至今的Disco,或是上世纪80年代开始风靡芝加哥的House,在欧洲发扬光大的并自成一派的Eurodance始终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包含了现在几乎所有流行于乐坛最前线的舞曲音乐风格- Hi-NRG, techno, trance, dance-pop。。。 蔡依林的欧陆电子之路是怎样铺陈的呢?早在环球的少女时期,蔡依林就有过《Baby Face》这样悦耳的欧陆小品,恐怕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个蔡依林无意间的小性感作品的风格会在这之后她的专辑占怎样的比重。 索尼时代的《布拉格广场》本该是标准的欧陆电子,但是周董玩音乐的神经发作起来是谁也挡不住的,几乎可以想象他在编写开头RAP时那种自信傻笑的态度,加上两个鬼才钟兴民(编曲),方文山(作词),反而让蔡依林的主角念唱光环失色。另一首翻唱作品《爆米花的味道》虽然还是受困于旧时代Disco的余孽显得编曲流俗,但是已经初具新时代House的雏形。《乖猫》则是一首美式舞曲外表下有着完全的欧陆内核,可惜也不是出自国人之手。 《LOVELOVELOVE》是蔡依林早期欧陆电子的代表作,尽管是翻唱,尽管粗糙感还在,但它的成功证明了欧陆电子在华语圈的接受程度。是的,它某些方面是很“土”,但是这种土的愉悦也不失为一种乐趣。完全是Kylie Minogue《Cant get you out of my mind》甜腻化的本土版本,虽然Kylie本身也已经甜到齁。。。《许愿池的希腊少女》《马德里不思议》《日不落》都是建立在欧陆架构做出来的东西,尽管地点从希腊到马德里、英国花里胡哨的换着,吉他、手风琴、钟声也刻意营造不同的质感,但是曲子本身已然摆脱不了同样的立意。其中《许愿池的希腊少女》营造的幻象最为美妙,《马德里不思议》的文艺情怀也算动人。 EMI发行的《舞娘》开始,蔡依林在欧陆电子的野心已然昭然若揭。真正玩欧陆的音乐人往往是向纯音乐的电子音乐路线走的(Donna Summer,Madonna,Kylie Minogue),而蔡依林偏偏向重视舞蹈的美式舞曲包装靠拢(Janet Jackson,Beyonce),音乐上又不跳脱欧陆,《舞娘》出色的旋律,Exotic元素的堆叠都无可挑剔,成为华语音乐史上最成功的欧陆电子舞曲代表之一。加上体操话题的宣传,结合中东Wave和雷鬼的光波舞风靡一时。蔡依林的周杰伦时代就此正式结束,Dancing Diva成了她唯一的指标。 《日不落》的成功,实实在在是欧陆电子在华语乐坛的一次大流行。原曲的颓废另类英伦摇滚味道被完全抹去,取而代之的是令人想要恋爱的甜蜜。不得不提林迈可,他的编曲往往能妙手回春。尽管大多数人对这首歌铺天盖地的流行感到乏味,不过能在演唱会上几万人大合唱的曲目,还是有其引起共鸣的长处的---虽然这首歌的长处又是恋爱这种俗气的话题。。。《唇唇欲动》《爱无赦》《花蝴蝶》则是最中规中矩的欧陆电子,前者还有算是可爱的HOOK保底,后两者者则是又土又俗,实在不想分到这类中。《热冬》是蔡依林舞娘后期屈指可数演绎合格的翻唱作品,淡化了原作的咸湿气,又比F(X)更为欧陆化。《墓仔铺也敢去》开头一段奇妙的音乐让人摸不着头脑,而明明是日式民歌竟然也使用欧陆的编曲,可见蔡依林的团队对欧陆舞曲的热爱。。。 到了华纳时期,蔡依林的欧陆又玩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如果说之前只是流行作品增添了几分欧陆的元素,那么《玩爱之徒》全曲迷离暧昧的抽象调调则是最好的欧陆代言。虽然结束的不完美让人觉得虎头蛇尾,歌词也写的毫无内容,不过再一次,出自欧洲团队的作品,还是拉开了和普通华语舞曲的差距。《Dr Jolin》是最蔡依林化的风格,这个风格别人是学也学不来的,生搬硬套只会适得其反,比如萧亚轩最近几张不适龄的唱腔。。。 《迷幻》是蔡依林乃至整个华语乐坛目前为止交出最高端的欧陆电子舞曲作品,直接摒弃之前为了流行度惯用的传统Nu-disco,Aggresive-House元素一步登天,夹杂着流畅的electro,细碎的Bass,仙气的Hook,她终于在此类欧陆舞曲上追上了Kylie Minogue的脚步。自此华语的舞曲听众彻底拉开了档次划分。比尔贾不仅交出薛凯琪《周末画报》容祖儿《加大力度》还交出《迷幻》,成了2012年度质量最优的音乐录影带导演。就让这世界幻作斑斓的彩,氤氲下的笑靥本色,让真实的性感游走在雾气迷离的假象之间。虹光闪现,天下大同。 如今,除了张惠妹,线上竟再找不到一个能与蔡依林价值相当的女歌手。令人讶异的是蔡依林已经几度得到一向品味苛刻的金曲奖肯定---而看看蔡依林的商业价值,福布斯名人榜几度进入前十,更是女歌手的唯一,除了王菲复出的那几年---而王菲已经整整十年没有专辑问世!华语乐坛是何等的没落! 而2003年-2013年期间,逢蔡依林出辑就必拿女歌手年冠,(这个买榜一买就是十年也是蛮厉害的)Hito百大年度单曲也是周杰伦和蔡依林二分天下,对于这种现象我只能说蔡依林这种business monkey也就只能在华语这个没落山称霸王了。 一直以来都觉得蔡依林充其量就是舞蹈版的滨崎步,填补了滨崎步在原创舞曲上的空白:即便找来Armin Van Buuren这样的顶级DJ,《Ayu-mi-x》这种混音性质的专辑对舞曲口味很大的听众来说还是缺乏吸引力。滨崎步不是一个适合舞曲尤其电子舞曲的歌手,没有幸田来未的火辣舞步,也没有安室奈美惠的高端编曲,可是却在《Next Level》之后一头扎进舞曲的坑,摔得也是头破血流---从百万原创销量到周间单曲不过万,让人不胜唏嘘。 到《Guilty》时期,滨崎步还是坐拥整个亚洲最好的流行专辑团队,可是当《You&Me》这样的单曲,《Party Queen》这样的专辑呈现在大众眼前时,似乎当年《Duty》里代言当代青年的决心、《Rainbow》里精灵般的唱腔,都灰飞烟灭---什么时候步姐还能出一首《SURREAL》一样带动整个亚洲潮流的单曲? “我确实曾亲眼目睹 一个时代的结束 但怎会知道 下回轮到的竟是自己?” 解读成功背后推手:蔡依林录影带团队的杰出贡献 ====================================================== 华语音乐圈对于音乐录影带的定义是非常不专业的,MV-Music Video,音乐录影带是最直观的翻译,而将其与MTV-音乐电视混淆是十分可笑的,MV是指歌手为了宣传音乐而搭配推出的音乐短片,历史可以追溯到美国上个世纪30年代的迪士尼音乐卡通,而MTV- Music Television是美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用来播放音乐录影带的一个频道。(以上为知识科普时间无感请跳过) 在这方面,因为蔡依林不论走遍索尼、EMI、华纳,都坐拥华语乐坛最好的舞曲资源和庞大的赞助投资(百事04年合作至今参与大量主打单曲的录影带),因而从早期的邝盛(看我72变)、赖伟康(舞娘)到后期的比尔贾(迷幻)、陈奕仁(大艺术家)整个华语乐坛屈指可数的录影带导演都把最好的创意给了她。 在蔡依林之前,大部分华语的录影带仅仅是叙事或者抒情,舞曲通常就是蹦蹦跳跳,几个画面剪一剪贴一贴。有钱的加个绿幕做后期特效。李玟首开大制作的先河,《爱情海》在当时是比较前卫的。到了蔡依林的时代,除却普通的拍摄工作,每一个造型都随着场景精心设计,每一个Stage的搭建都要认真考量。各种蒙太奇的剪辑运用也得到质的飞跃。国际化的团队运作着,年轻人的流行文化似乎从未在中国的土地上以这么先进的方式推出。那几年是互联网发展的一个春天,影像的制作技术也在这几年突飞猛进,许多电影的技术也被应用到音乐录影带之中。蔡依林每一张专辑都会用夸张宣传的音乐、所谓潮流的造型,搭配华丽制作的录影带。 对于那个嘻哈文化也不过刚刚起步的年代来说,蔡依林全副流行文化武装的姿态实在是太过耀眼,林夕写过什么年代吹着什么样的风,当蔡依林(滨崎步-造型+布兰妮-曲风+李孝利-舞蹈)这个由索尼亿元J计划打造的超级偶像出现在刚刚从上个世代迎向新世代的交接点(周杰伦的出道时期),不红是不可能的。现在,国内部分大学的广电专业教材里有关音乐电视(实质是音乐录影带)的部分还会将特务J的三部曲音乐电影拿出来当例子分析。 《看我72变》起每张专辑都会有精心设计的舞蹈,通常从碧昂丝到珍妮弗洛佩兹的舞蹈老师都被拿来宣传了个遍。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虽然真正跳Hip-hop或者New Jazz舞蹈的人基本不会在舞房里听到华语流行乐,但是模仿蔡依林的好动分子还是乐此不疲的出现在各大高校的新年晚会上。到了《舞娘》,比女生扭得还像麻花的男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让人咂舌法海的金钵是不是破了个洞。。。 2012年的《MUSE》,2014年的《我呸》之后,我们是否需要重新考量蔡依林的音乐价值? ====================================================== 答案是肯定的,前者是旧蔡依林时代的华丽总结,后者开始蔡依林逐渐脱离体制束缚,放手去做她该做的新鲜音乐。实际上2010年《MYSELF》的失败是有预谋的---《花蝴蝶》这样的专辑为她带来2009年销量冠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大批迷失在她俗艳外表下的低端歌迷。他们对于音乐无非“好看”“太美了”或者你说一句蔡依林不好就问候你全家的脑残行为。 这种疯狂歌迷对于歌手来说是很可怕的,比如某些偶像歌手,某些韩国团体,某些选秀明星,人们往往出于对于他们粉丝的厌恶而主观排斥他们的作品,这当然是得不偿失的---粉丝行为偶像买单。 《MYSELF》大幅提升舞曲的编制,加强舞曲的品味,实际上就是在刻意流失这些歌迷,她现在不需要这些所谓“脑残粉”来吹捧自己日益成熟的流行音乐了---《MUSE》的文艺舞曲转型,更是为她赢得乐评鼓励和高端乐迷的欣赏。 “我觉得蔡依林新歌不错”已经不是一句让人觉得品味糟糕的话了。 新专辑的单曲评价 ====================================================== 《我呸》 倪子冈实在是一个总能给出惊喜的音乐人,犹记得初听萧亚轩《表白》时的愉悦---This is fuxking awesome!无数的时尚单品在Assembly line上纷至沓来,前卫的Club造型再加上陈奕仁这个天才导演的精妙巧思,镜头的切换创意、抓拍舞蹈的精确摇移,成就了华语乐坛音乐录影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华语乐坛能有陈奕仁这样的录影带导演就如电影圈有李安一样让人值得骄傲,所以当《我呸》录影带传出抄袭新闻我感到匪夷所思---你会好意思去剽窃比你还低端的的创意吗?何况陈奕仁仙草影像的创意已经足以和欧美媲美,那是将整个乐坛录影带水准推上一个台阶的视觉创意体系。 你知道布兰妮去年的第一波主打《Work bitch》里有一个和张靓颖《我的模样》一模一样的外景吗?而《我的模样》幕后功臣就是陈奕仁。虽然布兰妮大概也不知道张靓颖是谁,但是登上外媒的新闻还是足见陈奕仁的影响力所在。《表白》《任意门》《大艺术家》无不精品。 陈奕仁绝对是亚洲音乐录影带的翘楚之一。 回到《我呸》单曲,我实在是建议每一个混豆瓣的忧伤青年都听一听。有种看戏的人被看的鬼畜快感。什么?Justin Bieber出了一张《Dark Side of the Moon》?什么?权志龙出了一张《Lady Soul》?大概只有这种会让我Laughing on the outside的消息能刺激听完《我呸》的我。 以往听蔡依林一般是站在比较俯视高度的人,现在恐怕要稍稍抬头了---这张专辑的野心绝对超乎想像。倪子冈又一次成了华语乐坛的弄潮儿,玩起了Hip-hop和Pop的Crossover,还让Hip-hop牢牢控制在主导位置。这首单曲之于蔡依林意义非凡,是第一首她有自我态度明确深度的作品,跳脱普通流行音乐的条条框框,又不拘泥于另类音乐的主观排斥性,当然这要感谢李格弟包罗万象的歌词。 《我呸》的歌词、编曲都是上流,尤以编曲出神入化令人拍案叫绝。华语乐坛已经很久没有这么令人激动的好作品了。《MUSE》之所以在金曲奖负于《盖亚》,除了金曲奖本身的小众取向和体制的缺陷,还主要是因为态度的问题。 我想蔡依林一直以来都是做唱片公司的洋娃娃,唱什么、跳什么都由不得自己,《MUSE》的态度依然不够明确,相当于她之前音乐型态和视觉上的一次升级,到了《我呸》,终于开始做有态度的音乐。这里的态度是指歌手个人的Character,而不是做音乐的诚意---蔡依林向来不缺热忱,在某些方面比体育选手更甚。 随便翻翻《我呸》的歌词,看似自嘲实则是对舆论的回应,对文青和GAY圈的嘲讽,对AKB式的唱片宣传的无奈,几乎每句歌词都有一个Point来对自己的艺术人格来个底朝天的大跃进。而对近年在GAY圈风行的“淋文化”,全曲一句“网路上五十个分身匿名一点都不累”的态度就让这个本质就属于亚文化的Anti文化成了笑柄。 陈奕仁执导的录影带在他其他作品中并不算出挑,个人认为蔡依林还不够放得开,因为她的造型再怎么扮还是好看的,美的,如果能彻底卸下偶像包袱扮丑一回,也许效果会好很多,因为此曲重态度而非其他任何模糊焦点的事物。 最后还要感叹一句,在人人还在假大空的包装里意淫,在人人都宣扬唱片已死音乐已死的今天,主流音乐圈里还有人在做这么有攻击性的音乐。。。。。。 而这个人竟然是蔡依林,光是这一点,就值得赞不绝口。 《第二性》 作为一个才情洋溢的独立歌手,陈绮贞不是简单就能风格化定义的。 陈绮贞在《太阳》里成熟的音乐形态让人一度以为她的风格就此稳定,不像戴佩妮的叛逆,张悬的矛盾,是一个没有什么突出又样样突出的创作歌手。谁知之后的电子乐团The verse让人见识到她的另一面,戴佩妮的佛跳墙和范晓萱的100%都不曾令我如此讶异。 作为专辑开场曲,陈绮贞用乖张的鼓点和前所未见的磅礴为蔡依林的唱腔进化做好铺陈。我们似乎在非洲的原野一路狂奔,追求着神性的自我审问,而地平线没有尽头,我们却在苍茫的路上找到了答案。 0或1?生或死?无限或个体?二进制的符号是对网络世界长大的新一代找寻自我的解构。蔡依林从未如此乖僻地展现了她淋漓尽致的野性。 “不需要完美 不需要防备 活得纯粹”的浮世绘宣言比单纯把专辑名改叫《MYSELF》有力度的多。 《I'm not yours》(Feat安室奈美惠) 安室奈美惠一直以来都是我最欣赏的日本女歌手之一。出道就成了日本的时代偶像,目睹她亲生母亲被害的新闻登上头条,然后眼睁睁看着她的时代落幕,又毫不犹豫的转型嘻哈歌手,转型嘻哈三部曲《Style》《Queen of hip-pop》《PLAY》,然后《Best Fiction》卷土重来再度登顶日本女歌手的第一SOLO,电子三部曲《Past<Future》《Uncontrolled》《FEEL》无不成功,各种潮流音乐类型都玩的精彩之极,毫无争议是日本现在最炙手可热的传奇天后。 对于喜爱舞曲的人来说,《I'm not yours》是一个Masterpiece---这跨国合作产生的火花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一直觉得蔡依林的小鸡嗓只能唱唱制作精良的电子舞曲,再用各种华丽音效盖过声线缺陷,但是在这首单曲中她一开口就打开了一道瑰色的大门。如潮水般荡漾的节奏愉悦地令人窒息,还是要强调一次,难以置信。 这是专辑最好听的舞曲,说是华语乐坛最悦耳的欧陆电子舞曲之一也不为过。当年蔡依林在《In my arms》亚洲版里和Kylie的合唱靠着电音小王子Calvin Harris的编曲勉强合格(因为她声线本身就和Kylie有三成像)。 到了《I'm not yours》,蔡依林俨然各种气音都运用自如,不得不说她很适合这种风格。开头部分很像Drake和Rihanna合作的《Take care》,不过Drake的urban气质让此曲营造出一派现代化的都市情怀,而据说蔡依林和安室要合作一个古风的录影带,令我十分期待。蔡依林娇媚的瑰色风暴过后,安室酷感十足的声音如同Queen一般,给曲子切入了一股黑色的未来电流。 Bridge是安室最擅长的抒情打底+强电作辅,咬字吐字都极为老练,最后还加了一段Dubstep提升质感。07年《What A feeling》开始安室在舞曲拿捏的技术已经炉火纯青,各种嘻哈舞曲、电子舞曲、RNB舞曲都信手拈来。愉悦的旋律绝不是全部,如碎珠般散落一地的小转折后,毫无懈怠的间奏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令人惊叹英文和中文两种完全不同体系的语言竟能达到如此水乳交融的境地。 而这么鬼斧神工的舞曲竟然出自蔡依林本人之手,持怀疑态度,应该和李宇春所谓的“创作”一样是和别人合写的,歌手哼一段旋律后又作曲者谱写并加工,再由编曲制作。 如果此曲由欧美歌手发行演唱,恐怕早就杀入Billboard舞曲榜前十了吧。 纵观近年的电音大潮,欧陆永远都是舞曲的佼佼者,法国的House流行天王David Guetta,荷兰的第一Trance大神Armin van Buuren,德国的新晋格莱美热门ZEDD等等,几乎所有热门DJ都来自欧陆(当然Skrillex这个美国小碧池除外) 欧陆依然是我电子大本营!Daft Punk万岁! 《美杜莎》 架构极为精工,歌词出色,应该收进《MUSE》,作为造神艺术的一部分 《唇语》 熟悉蔡依林唱腔的人要推翻既有印象,据说是去国外学了歌剧回来的成果 《自爱自受》 抒情摇滚,有些许周杰伦时代的影子,比《无言以对》更甚 《Miss Trouble》 自称Trap,层次和堆叠感让人想到Madonna上专的《Love Spent》+《I Don’t Give A》+《I’m a Sinner》,却没有舞曲的编制,走了嘻哈的编制。开场平庸,RAP歌词放缓了《大艺术家》《我呸》的激进态度,恶作剧般娇俏的挑逗层层剥离耳朵的防备,然后中间突然插进一段歌剧式美声,所有多余的合成器瞬间暗淡,令人匪夷所思,有一种奇妙的违和感,像是一个心事重重的少女突然一步登基后座 。随后像平地燃起的花火般瞬间被点燃的节奏,化作水银流泻一地,如毒药般叫人麻痹,在蔡依林自我吐槽的ending中戛然而止。缺点:。。。不够过瘾 《电话皇后》 甜品 《第三人称》 芭乐 《不一样又怎样》 自称RNB,实质New age元素+摇滚,林夕敷衍差评,可听度低于《彩虹》 除却老套堆砌数字的文案宣传,《我呸》的态度是好的,尽管后半张不如前半张那么前卫犀利,对于流行音乐已属难得。 勤能补拙,笨鸟先飞。 我会很有诚意的跟我的朋友推荐《我呸》,也会购买正版支持。 根深蒂固的仇恨不是明智之举。既然人家在进步,为什么我们的胸怀不能敞开?我很庆幸我能无差别欣赏而不因为主观的先入为主的态度而错过好音乐--- 音乐始终是无辜的。 丑小鸭即便是整容也变不成天鹅,但是如果你只是被外界的污浊所蒙蔽,那么你的专注总有一天会赢得尊重。
丑小鸭即便是整容也变不成天鹅,但是如果你只是被外界的污浊所蒙蔽,那么你的专注总有一天会赢得尊重。
「内容不可见」
感动cry
本质cry~
竟然全部看完。。。
写论文么,太本质惹
也不至于把从前的蔡依林说得一文不值
没提美杜莎??
咋没有评论美杜莎~
天了噜
看得热泪盈眶老泪纵横
逐首歌点评漏了美杜莎。。
看到楼主呕心沥血写了这么多。特地去听了下。结果那什么《第三人称》俗爆了 《美杜莎》根本没有什么舞娘,布拉格的一半。《呸》有点意思不过换谁唱都一样。我觉得她是赶上了,制作资金。
俗爆了?那小苹果一定很高端。美杜莎的制作舞娘加布拉格都比不上你是傻逼吗。呸还换谁唱都一样?可人家就是要唱哦
爱到巅峰爱面前谁都17岁我的心砰砰砰砰砰跳girls just wanna have fun~人家就唱小鸡小鸡小苹果到了《舞娘》,比女生扭得还像麻花的男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让人咂舌法海的金钵是不是破了个洞。。。 笑死了,哈哈
林夕这次的词感觉很一般很一般……
「内容不可见」
商业价值 代言 吸金 奖项 传唱度 国民度 真的很难几全 蔡依林已经很棒了
不得不说这张专辑最棒的Top3是第二性、呸和Im not yours
“《日不落》的成功,实在是欧陆电子在华语乐坛的一次大流行。原曲的 颓废 另类 英伦 摇滚味道被完全抹去,取而代之的是令人想要恋爱的甜蜜”
真是会放屁!
神作乐评 太有水准 一个小时看完 洗心革面
其实全专下来最耐听还是美杜莎 绝美的歌词
和蔡依林角力马拉松的hater注定要被专注又日趋强大的林林耗死 有没有同感的?
美杜莎的点评呢?功亏一篑啊楼主
卧槽写得太认真了吧 淋淋决定赐楼主蓝光护体
没人吐槽淋淋是2014年金曲奖表演= =不是13年的好吗
不同意什么笨鸟先飞的观点……她底子不差 不要因为负面新闻忽视她的音乐素养 她起点不低 却还用心全力制作一张专辑 这才难能可贵
全文看完了,大赞!生涯方面很详尽与客观,乐评很专业!《MUSE》和巴黎之夜太惊艳。《MUSE》真有Kylie Minogue的那种高度了。我觉得《MUSE》还是有态度的,只不过遇上了《盖亚》那种华语圈中稀有的态度,像原生?好吧。我承认就是《MUSE》将渐离Jolin远去的我拉回来的!!欣赏完巴黎之夜后,那激动更是到达顶峰,一瞬间产生了此生一定要去蔡依林演唱会听现场的念头并且一直保持了下去!蔡依林真的是位很诡异的歌手。每次我觉得她一些新歌都是些神马东西啊,接着又有几首好作品把我拉回来。她一路披荆斩棘走出一条路的旅程真是让我尊敬。 文中少提了慢歌,我个人是很喜欢Jolin安安静静的唱那些好听的慢歌,当年的《单身情歌演唱会》一样给我很棒的感觉。大概慢歌在华语音乐圈尤其女歌手中并不是惊人的东西。 对于文中与他人歌手对比,有绝大部分赞同,小部分不赞同是因为每个歌手还是会有自己曲风的受众的。当然楼主评论很犀利。 边看文中乐评边听完《我呸》,乍听主打歌似商业曲,再听确实是一张有态度和自我的专辑。那错觉大概怪罪我刚开始在忙别的事的不耐心,以及怪罪现在流出的网络抢版音效太差。专辑中有一两首Jolin的嗓子似乎有些微小问题。(也有可能是我电脑的外放音效差 ( ̄▽ ̄)",是我问题吗?)Jolin这种越加偏向电子摇滚风的,真是希望能有巴黎之夜那种音效团队!
楼上某位 淋淋13 14年金曲奖都有表演
淋粉太逗了,说你俗爆了你要跟小苹果比,说你臭怎么不跟屎比? 小苹果那就是照着俗去的,能红是因为旋律太洗脑 什么第三人称既不阳春白雪又不抓人。真是故弄玄虚一半天什么都记不得哦
楼上太逗了,说了一堆话根本不知道在跟谁对话,想不出怎么攻击硬是扯一个小苹果出来,好莫名其妙
巴黎之夜 不是帕里斯希尔顿那部高清无码么
第三人称楼上那位根本听不懂 OK 那就是阳春白雪了呗 作为土包子居多的现实中 有几个人会有勇气有心思作为第三人称旁观自己反思自己呢 这样的人和情形极少发生 所以共鸣少很正常 但不要不要何患无辞的贬低一个你看不惯的歌手和她那你听不懂好的作品 更乐意你直接开骂蔡依林 虽然没素质 但是只是够直接 不矫情
比起文艺青年的瞎逼逼我更喜欢淋淋的赤裸裸~
肯定有人爱听,这就是价值。
把握到大众的品味,忘了自己是谁。
林夕之前「你快樂我內傷」就敷衍了一次 這次又敷衍 不明白團隊為甚麼不把同志歌交給黃偉文寫 反正都已經合作了
「第三人稱」第一遍聽的時候不是很喜歡 個人覺得第二主打應該用更抓耳的「唇語」 不過誰讓作者沒有林俊傑名氣大呢
看完之后就觉得这是一只踩不死的逼淋。
路转粉
呵呵,好好做音乐吧。其他都是为了音乐
太俗了,现在蔡依林唱歌的水准自从和男模一起就刷刷的往下跌,MV搏出位,根本没有以前的感觉,水平差多了,根本不觉得这首歌有多么好听,第三人称也像是无病呻吟,觉得双J都在各自分离之后走向各自人生的低谷,估计江郎才尽了吧。
LS蔡依林和周杰伦分开后不但没有走向人生低谷反而迈向巅峰了好吗 舞娘拿了金曲奖最佳女歌手,同年年冠 特务J金曲奖最佳编曲,日不落大hit 就算是转型失败品myself也拿了最佳录影带 MUSE更不用说了,入围年专歌后,拿到年歌 PS:呸的MV可不是搏出位,用模拟人生的创意来讽刺畸形的社会,相比早前MV只会凹造型摆POSE要内涵也更辛辣的多
不过蔡依林本人也知道,自己做出来的音乐也不是给只喜欢美丽极限爱漂亮没有终点的人听的。这专算是完全摈弃路人粉,巩固死忠粉的一专
竟然全部看完 而且是很激动的!
就是看到Jay出现的那里 有点微微的红了眼睛 周杰伦蔡依林 大概是年少时最初的童话了
我觉得这专的遗憾之一就是第三人称实在是比不上马赛克
为什么现在的洗白软文都是先抑后扬?
写得太专业太出彩啦!必须回复来支持一下!我对蔡依林的态度也差不多,72变是我最接受她的时期。作为滨崎步的粉,你对她的那一小段概括也深得我心,对我来说06年后的婆崎真的是惨不忍睹不忍直视…但我还是对06年之前的她爱到极致…
这张说到底还是败在后半张的敷衍和杂乱 没能成为淋淋封神路上的第四座里程碑
「内容不可见」
撸主写的还是不错的,个人喜欢自爱自受,美杜莎,第二性,然后安室那首和唇语也很不错,呸,歌剧还好,第三人称普通,不一样又怎样更像是同志宣传曲,唱腔跟一些公益歌曲一样,之后电话皇后是代言流行极致歌曲。
撸主威武,这张专辑我是看了你的评论后才听得。
就可听性上来说,玩爱之徒完爆《迷幻》
深情款款,不得不赞
玩爱之徒和迷幻都是经典,风格不同,玩爱之徒比较有别于普通的舞曲,迷幻的MV很赞。
我一直以为 周杰伦和蔡依林会结婚。 看到周杰伦在演唱会上回应和蔡依林这辈子没有可能了 心里像少了点什么一样。
「内容不可见」
脑残粉表示看cry
写的太赞了b( ̄▽ ̄)d
「内容不可见」
看一次感慨一次!!!楼主写的太精湛!!!好坏都有,分寸拿捏得当!酣畅淋漓!!!经典无疑!!
请问楼主!什么叫做咸湿味 我怎么没听出monrose 有咸湿味, 反倒觉得monrose 唱的才性感有力!淋淋相比声线相当单薄!还有不要拿淋淋跟kylie\britney\滨崎步...相提并论!
楼上贱婢还不速速退下! 还敢拿假唱天后的名号来 什么居心? 让她回去许个愿好好瘦下来练练嗓子吧
蔡学家……
不太明白蔡依林到底把将舞曲(尤以欧陆电子)发扬光大到令人发指的地步是种什么地步?
「内容不可见」
黑黑们一辈子也写不出这篇乐评一半程度的文章哦!楼主实在太厉害。
楼主太历害!!没有一个痛苦模糊的前期,哪来一个像现在这么大胆的她
蔡依林确实很牛逼,不过楼主说了这么多还是掩盖不了她音乐可听性下降的问题,大艺术家好听么?恐怕见仁见智吧。当然了,在周杰伦都拿不出一首像样作品的今天,蔡依林已经足够出色了
一直喜欢她的努力,看了楼主的文章,学习了,她比我想象的更努力
「内容不可见」
楼上简直说反了,应该是本来以为会停留在kylie,结果往了Madonna走才对。。
「内容不可见」
竟然全部看完。。。
+1 其实总体分析的很到位的,从2000年至今,一直往上走到至今的,确实只有蔡依林,处女座的人拼起来真是让人折服。 从编曲到唱腔,这都是蔡依林最华丽的一张,我觉得竟然不违和,包括MT的歌剧,INY的高亢,Pl就更不用说,我从来不知道,其实蔡依林在高音上也是很有味道。
“你能想象被自己看不起的人突然扇了一耳光是什么感觉吗”,哈哈听完muse我就是这种赶脚。。。
写得很棒
丑小鸭即便是整容也变不成天鹅
写的真的太棒了,看得真的是开心又心酸呀
太本质惹………………连淋鸭饼麻和水玉骡都可以加进去,而且我居然看完了
楼主太牛逼- -
第二性的编曲是陈建骐 不是陈绮贞…
感谢博主写这样细,从来没对她失望过,就从双J分开时她的态度来说,觉得这样的女生很可敬,所以更加喜欢。她有这样的成绩,作为一直关注她的人来说,很为她开心
真没看出对gay圈的嘲讽
这张确实我蛮喜欢的 和安妈合作的那首爱死了 不过我总是觉得蔡依林有一种 土土的台味 不知道为什么 这次买的台版专辑 里面的写真册造型 真的吓坏我了
「内容不可见」
写的很中肯呀
好吧 竟然这么长都看完了 周杰伦蔡依林就是我们的青春啊
26届进去年度国语专辑-呸. 就是最好的证明,恭喜蔡依林
淋逼早就特么的过气了,啥鸡巴玩意~?
第三人称比上张得马赛克。同是出自林俊杰,更爱马赛克
我很反对楼主的观点,列入楼主写到:“随便翻翻《我呸》的歌词,看似自嘲实则是对舆论的回应,对文青和GAY圈的嘲讽”,what?对GAY圈的嘲讽?!你又了解多少,从新闻?报纸?杂志?情色网站?不难认为是你脑洞大开以至于臆想出这么奇怪的理论,那么你完全否定了jolin《不一样又怎样》这首歌的存在!个人认为你的主观太过于唯心主义,请不要刻意卖弄你的辞藻来提升你的B格,我最后只想说jolin是撑同志反歧视的,同时也支持台北性少数群体婚姻合法化的,请不要用你狭隘而短浅的知识水平误导读者,jolin远远比你更能包容与理解,请注意你的言论,感谢!!
一直欣赏蔡依林。唯一一个做的比说的多百倍的女歌手,没有绯闻,没有炒作,面对铺天盖地的恶意,勇敢的做自己,用行动证明,即使自己满身伤痕,也绝不后退一步。
楼上有几个脑残出没厚。淋淋的MUSE和PLAY我呸是真棒。虽然呸的歌词没有指明讽刺一些GAY,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她回击了所有讽刺她的文青和淋文化圈——淋文化圈不全都是基佬吗?
楼上+130 且我呸MV也影射暗讽为约炮而健身的姐妹们呢 ╮(╯▽╰)╭
诚意本质之作。对蔡依林,从来没有不喜欢过。因为她是我心中华语乐坛唱跳歌手No.1,虽然她的舞步早期看来只有看得出努力过头的机械感,但是到最近的《我呸》已经实现了律动感。而在华语乐坛如此浮躁的当下,已经很难出一个好的唱跳歌手了。Jolin的努力和坚持是我永远追随的理由。
「内容不可见」
楼主写得好 支持!
先别说Madonna wanna be, 能不能到达Lady Gaga的level还是未知OK?
能不能评评王蓉的音乐,她也是电音舞曲,但是我就完全听不出区别。
楼上仔细听配器和混音 一个天一个地。play我呸用军鼓来垫,trance 转trap 然后还有非常洗脑的间奏hook。各种小细节单独听伴奏就知道音轨有多饱满。再说美杜莎,一定是调了很久才能找出这么“清脆又不闷”的配器。另一个乐评都说了,前奏一响起就知道其高贵的血统。这些东西都是花钱做出来的。再不用说李格弟 严云农两位词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