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中国各个阶层共同焦虑的话题,无数家庭穷尽所有把孩子送去国外,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常年报道国际新闻的记者周轶君感受到同样的焦虑。轶君走访芬兰、日本、印度、以色列及英国等五个国家,最后回到中国,踏上一趟关于教育哲学的思考之旅。没有竞争的芬兰教育,怎样告诉孩子什么是成功或失败?贫富差距极大的印度,怎样用网络教育弥合孩子之间的差距?集体意识浓厚的日本怎样让孩子理解个人和团队的平衡?影片从小孩的角度去体验课堂,从家长的角度去感受不同的教育方式,也从不同社会的文化、历史出发,去对教育作一个深刻思考。探寻的旅途上,轶君同时回忆起自己的童年,也经历了一次重新审视自身的旅程。
编辑一下 20190916 写于第一集播出当天; 只看了第一集(后面还没播呢),所以这只是针对第一集(日本幼儿园)的观感。 相信多数在国内上过中小学的人都有类似经历。某...
《他乡的童年》第二期,芬兰。在北欧国家丹麦生活了两年,看到这期仍然十分感动。 第一位芬兰文学教师,每天坐火车通勤去上班,让我想起我们中心的一些老师也是坐着火车...
Disclaimer: 参与了部分字幕翻译,所以看了不少素材。 其实剧组拍的第一集不是日本,是芬兰。只是播放顺序和拍摄顺序不太一致。第一集是去年年底拍摄的,所以接到翻译任...
浅谈教育,我没这个资格。从目前为止的日本、芬兰我只看到一件事。教孩子做个普通人。 身边总会有人跟我说欧美数学差,我不敢抬杠。换做以前的我总会说:“他们挑选适合...
教育,全世界家长共同的难题。 流传在几代中国家长之间,有这么一句话,“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越来越多的孩子,从出生就开始接受来自于家长、老师、长辈们的教育...
短评 打开App写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