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部片总觉得自己要写点感谢,影总觉得剧中莉莉所说的下辈子一定不当女人,也是很多人的心声。
关于小文的经历折射出许许多多中国家庭的悲剧。父母的离异,缺少关爱,性教育的缺失等等
...看完这部片总觉得自己要写点感谢,影总觉得剧中莉莉所说的下辈子一定不当女人,也是很多人的心声。
关于小文的经历折射出许许多多中国家庭的悲剧。父母的离异,缺少关爱,性教育的缺失等等
...看完这部片总觉得自己要写点感谢,影总觉得剧中莉莉所说的下辈子一定不当女人,也是很多人的心声。
关于小文的经历折射出许许多多中国家庭的悲剧。父母的离异,缺少关爱,性教育的缺失等等都给孩子造成了负面的印象,甚至再遭受到所谓好朋友干爹性侵后,无法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她的好友甚至在医检后安慰小文说妈妈说我们没事。不经会让人感叹性教育为何会如此失败。
再来说说故事另一条主线,小米的经历。对于黑户小米来说能拥有一张自己的身份证,能够合法的工作就是对生活的期许。对于一个连自己生日都不知道的未成年少女来说,钱对她来说真的很重要。她选择明哲保身,即使当晚知道事情真相,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她选择沉默,甚至选着证据给罪犯来换取可以一万元去买新身份。她对生活的渴望相比较正常人来说会更加强烈纯粹,她甚至会羡慕同阶级莉莉的生活。她不过也只是15,16岁的女孩子。所以她会喜欢莉莉戴的耳环,莉莉送给她的口红,甚至私藏了小文留下假发。剧中的雕塑梦露则好像剧中女性的精神支柱,从一开始屹立海边,后来的布满小广告,直到最后的拆卸。小米用手机拍的梦露的裙底,小文离家出走,躲在了梦露的裙底,梦露在一般的认知里都是有关于性,女性性启蒙,在电影中梦露更类似于一种精神寄托,强大的女性拥有母性光环给予你慰藉的形象。
影片的最后梦露被拆小文渐渐走出阴霾,也有了看似好的发展,小文生活渐渐走入正规。小米通过收音机接受到坏人也接受到应有的惩罚,国家也会加大对青少年的保护力度。讽刺的是,谁会关心她,又有谁会在在乎她,自己终究就是一个没有身份的黑户,又有谁能为她发声呢,电影的最后,小米骑着电动车行驶在沿海公路的正中间,伴着一路喇叭声,以及和运走的梦露擦肩而过,没人知道她要去哪?她能去哪?
我向来不喜欢用“好看”和“不好看”来评价一部电影,我觉得电影不应该用“好看”和“不好看”来分类,我更倾向于说它们好不好,或者值不值得看。 从《盲山》到《亲爱的...
在电影《嘉年华》的映后,我听到了很多观众的讨论,讲述自己的经历或者知道的关于性侵的案件,也在观影后由衷的感谢这部电影。好几个女孩流下了泪水。一部好的电影,首...
本文首发于《映画台湾》公号 11月13日 上世纪50年代,美国道德和性爱思潮的涌涨中,梦露妩媚性感的形象受到了广泛的追捧。几十年过去了,在中国某个小镇,因为裙摆掀的...
如果《熔炉》展示的是对抗,《素媛》探讨该如何做心理修复,《嘉年华》则像是在寻找为何沉默。 恰巧,是在一个叫海上嘉年华的地方看这部叫《嘉年华》的电影。叫嘉年华的...
前几天承水怪赠票,去看了电影《嘉年华》。这是一部极具勇气,艺术上也颇为出色的电影。我已经记不起上次在电影院看到对社会问题有观照的电影是什么时候了。 导演文晏在...
评论 0条
添加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