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说的是手艺,有一个词必然会出现——
工匠精神。
但是这部纪录片,展现的其实不是值得放进博物馆的艺术品,而是日用品,还有制造这些日用品的手艺人。
羊皮筏子,原来的交通工具,油纸伞,下雨用的。花毯,窗帘被罩。吐尔逊江大叔在自家做的陶器,就是容器……
不精致也不是精益求精的艺术。
不是日本纪录片里那样的“匠人”——
大师们一个个仙风道骨,须眉皆白,无比清高和孤傲,“追求个人理想和艺术,完全不向市场化妥协”。
“工匠精神”,“手作的力量”、“文化自信”,这些丰富而华丽的词,其实不适用于他们。应该说这部纪录片中,最令人感动的,是刻画了一代又一代认真生活认真工作的普通人。
有些评论对这部纪录片嗤之以鼻:“有些手艺,不需要传承,没意义”
其实,认真而专注的内心,才是这部纪录片的感人之处。
只关注外壳,是又蠢又笨。
回应(0)
添加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