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部名人传记电影,本作没有像有些传记电影那样把时间跨度拉长到人物的一生来讲述。而是只记录1940年丘吉尔在上任首相头一个月的短短的瞬间。这部几乎没有任何大场面特效的电影,注定了它将重中之重放在人物的心理活动与性格的刻画上。所以我更愿意把他解读为一个男人的心路历程,在此期间突破自身限制,最后战胜困难。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本片还同时反映出了英国各阶层对战争的态度。
和一战打响时不同,在二战前夕,英国上层社会似乎有一种普遍的厌战求和情绪。他们在面对德国强大的攻势下选择了屈服。虽然丘吉尔也是其中一员(同时他还是英国贵族),但是他力主与纳粹抗争到底。他骨子里有一种永不屈服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在其他同僚看来是危险而可怕的,甚至连国王都亲口跟他说有一点怕他。但与其说害怕丘吉尔,不如说他们是害怕失去现有的社会地位与财富,国王是害怕成为流亡之君。
作为上流社会的一员,丘吉尔曾想过试着走到民众中间去。他说他曾经有一次试着一个人坐地铁上班,但下了车就迷路了,最后无功而返。这暗示着他难以突破自身阶层的限制。这种困境也表现在他自上任首相做决策时就处处受制于人。而这些人自然就来自上层
...
回应(0)
添加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