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MA COCO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昨晚去电影院看了被票圈刷屏的《寻梦环游记》。
线上选座的时候选了一个被选走的三连坐旁。
进场入座后,身边的三连坐主人也跟着入座。是一家祖孙三代。一个年轻女子带着一个约摸七岁的小女孩和一位白发老人。小女孩称呼老人“姥姥”。
大荧幕亮起,大家渐渐沉浸其中。
影片播放到后程,埃克托的身上开始不时发出金光。世上唯一记得他的亲人——他的女儿COCO,太过年老的COCO,也快要不记得他了。看到这里我自动解读了另一层意思,是的,COCO也将不久于人世了。
不知什么时候起,我的座位旁边开始传来抽鼻子声。等我从沉浸中意识到这阵抽鼻子声时,它已持续了有一阵子。我意识到这是来自我身旁的这位白发老人的抽泣声。抽泣一直持续到电影结束,灯光亮起。
和日常电影散场时一样,小女孩的妈妈拿起外套,对小女孩说:“来,把外套穿上”。而我身边这位老人,在灯光亮起的那一刻,慌忙抹了一把脸,想要掩盖即将被发现的事实。
这位白发“姥姥”的父母或许已至耄耋之年,或许已不在人世。我当然希望事实是前者,但老人在电影中哭的,是那么伤心。
和她同龄的老人,差不多都已儿孙满堂。从年轻时候开始抚养儿女,好不容易儿女独立了,忙于工作了,又要挑起照顾第三代的重任。无论是严苛的父母,亦或慈祥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活了几十年,三分之二的人生时光里,他们都在扮演着挑起家庭重任、照顾后人的角色。
但只要父母还在,一转身,他们仍然是那三分之一时光里的角色,仍然是父母的孩子。
即便头发花白,仍然有人叫他们乳名;
惹老人发脾气了,仍然有人颤颤巍巍举起拐杖作势要打他们;
午后的摇椅时光,依然有人会掰哧着他们那些穿着开裆裤时的糗事。即便那已是被翻出来无数次的几十年前的陈年旧事。
但如果父母不在了,他们便真的只是“老人”了。
没有人再喊他们乳名;
没人再把他们的生日、爱吃的菜条件反射般牢记;
再没人那样权威地因为护着曾孙而数落他们;
也再没有人,可以让他们撒娇。
我一直都觉得,一个人成为真正的大人,是从他没有了父母开始。
影片的结束,COCO也去到了亡灵世界,见到了她日夜思念的papa,即便已是头发花白、身形佝偻的亡灵老人,见到仍然年轻模样时的亡灵埃克托,COCO张开双臂,喊着“papa”蹦跳着向埃克托跑过去。一家人拥抱在一起。
COCO,又回到了孩子的角色。
昨晚和我同场看电影的,大部分都是年轻人。散场时,后座也有用纸巾拭着眼眶的年轻人。但那位白发“姥姥”,是全场唯一哭到抽泣的人。我想在场所有人中,她是最能体会COCO的情感的。她是当晚观影席上的主角。
而当我们以为影片的主角是米格的时候我才发现,《寻梦环游记》的原版英文名,叫《CO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