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想到影片会如此的温柔的处理如此凝重的话题,关于人之生死离别看多了那种无奈,那种绝望,因为在子不谈怪力乱神,人之神形一体,消失了就是永恒的寂静。但是在中国传统儒家的文化里,对于祭祀的重视是重中之重的,在中国的文化里,祭祀是诗,是艺术,是生者的一种情感依托。
这部电影给我的直观感受就是这样,亡灵节是诗,是艺术,是生者的一种情感依托。而影片恰好以音乐做为连接所有人物的线索,音乐代表着梦想代表着激情,米格的太太爷爷因为音乐"抛弃"了家人,米格的太太奶奶因为孩子选择了"抛弃"音乐,将对于她丈夫的怨恨转移到了音乐之上,规定她的家族后人以更为务实的鞋子为业,于是鞋子与音乐就变成了不能调和的两极。各有各的逻辑,就好像现在的父母期望子女能够学习经济学,能考公务员而有的孩子说他要学历史,学画画的那种对立。两者各有其道理各有其理由,只是当他们只是固执的关注着自己的道理时,认为家人就是一种天生的无法改变的固定的连接与控制时,家庭对于个人的发展似乎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于是米格不顾一切要远离禁止自己学习音乐的家人,找寻自己的偶像,自己想象中的亲人,克服千难万阻,在看清了他的偶像
...
回应(0)
添加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