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点说明
1.我没有完整观看电视剧《琅琊榜》,依据的是好友念紫枫剪辑的《琅琊榜·谢玉》集锦;
2.我没有完整读过小说《琅琊榜》,大致只读到谢玉看见梅长苏暂住,飞流已经出场;
3.我没有评点电视剧和小说的想法,因为没有完整阅读就不止是断章取义;
芝兰玉树,风必催之,谢玉也。
谢玉者,枭雄也。手无缚鸡之力,方寸之间却要颠倒山河。以情丝绕图长公主如是,以百变计谋辅佐太子亦如是。他的失败并非是因为庆帝老奸巨猾,也非某人深谋远虑,只因为他不是主角。却蓓推上了准主角的风口浪尖。
两晋人物晚唐诗,都是狂风巨浪,徐徐图之。于是盲人骑乘而临断崖薄冰,还不得不信马由缰。谢玉近乎一生在做不能完成的事情,最为讽刺的是他的大半生顺风顺水。
嫦娥应悔偷灵药-长公主案
谢玉一生杀伐果断,对不是儿子的儿子,对不是朋友的朋友,对不是今上的今上,对不是什么的不是。唯独对长公主,他并没有过桥抽板,又或者上了长公主之后竟然乐不思蜀。他觉得这座桥还有用,甚至直到他心目中的仙境彼端,这座桥还是不用弃去不食。
那么谢玉对长公主是否真是只有利用之情,或者存在反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答案是令人失望的,我觉得谢玉对长公主是赤裸裸的利用,毫无感情。
长公主“入我毂中”恐怕是谢玉最重要的一场胜利,从此以后的种种胜利都发乎于端。别说她天姿国色(也的确不赖),就算是貌若无盐他都会甘之若饴。对于谢玉而言,情欲早已经为权欲消磨殆尽,他眼里的肉体只是这具肉体能为他打开的门,铺开的网。
他会对这具肉体恩爱如昔,甚至会根据需要添油加醋,栩栩如生也罢,活色生香也罢,他会让对方,让所有人都会想:还要怎样。
但就他本人而言,夜夜焦灼不会去和对方分享,日日恐惧更不会宣诸于口。不会与之并肩,不会与之举案,他吞下的是更为剧烈的“情丝绕”,儿女情长,只是筹码的重量不同而已。
自此后,长公主只是让人看见谢玉而已。自此后,长公主如其袍,如其利刃。她所苦者无法是谢玉你拥有我还不够吗,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拥有这个度量衡对于谢玉而言,那个标准里从未有过她。
暗红尘霎时雪亮-生日案
谢府摆宴,烈火烹油。位极人臣不外如是,钟鸣鼎食不外如是。如谢玉者,也不免微醺。所有的胜利将在今晚汇聚成最大的胜利,所有的花团锦簇将在今晚绽放出最灼目的喧哗。似乎天都在帮他,似乎地都默默偃伏。如果天上地下,只有谢玉。
于是老天笔锋一转。
谢玉出刀兵,刀折兵乏;谢玉遣悍将,屡战屡败;谢玉终于开始咆哮:不可能。人缓缓围拢:有何不可?谢玉终于开始慌张:再想想。人缓缓散开:随你去想,随你去做。
谢玉只看见长公主递过刀来:我随你去,以全清名。
谢玉笑了。谢玉发觉这个世界上至少还有一件事情和他的预判一致:果然这个女人很蠢,蠢得始终如一。
谢玉推刀把盏:输了就是输了。要我死,还得别人自己来拿。
我觉得这是全剧谢玉最为辉煌的一个瞬间,不是之前的缓带轻裘,也不是满篇的运筹帷幄,只是这一刻,只是这一瞬,人人都觉得他穷途末路,那又如何。
热春光一阵冰凉-探监案
囚室独坐,各色人等纷至沓来。谢玉近乎癫狂地只说一件事:换我一条命即可。有命当可东山再起,有命当可等待岁月轮转。
但编剧不肯。
于是不慌不忙的谢玉叩头哀嚎,心细如发的谢玉一泄如注。真相大白乎,好人开心乎,他妈的乎。
一道斜阳铺水中-送行案
谢玉完成了编剧交给的重要任务之后,终于如释重负。
胡不归,当归乎。
他于闹市中写过往种种,他于众目睽睽之下傲然端坐。他得意,笑闲人;他失意,闲人不敢笑。
他送过千军万马去修罗地狱,他写过山河颜色变化而不动声色。他做得已经够多,他做得已经疲惫不堪。
一袭囚衣,寥寥行囊,他走向斜阳深处,就此别过。
谢玉其人,有的是通天手段,逆天本领。生而逢时,斩将拔关。他算是什么荣华富贵都尝过了,不过就是意兴阑珊,推杯换盏:江山总不能一人写完,这人间不再流连。
谢玉,南方之嘉木也,风既催之,倒之倾之,可也。
评论 5条
查看全部5条回复·打开App 添加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