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没去过电影院,去电影院就看了个这儿,我喜欢那种留有余地给人解读空间的电影,但这至少建立在,本身是一个完整可爱的故事。
这个戏,对我这种普通观众来说,既不完整,也不可爱。陈导第一部戏,《一个勺子》声名在外,让我无法不对这部戏有更多的期待。现在期待,变成了失望,所以想说的有点多。
十问陈建斌。
第一,章回体的表现形式确实很新颖,初看时饶有趣味。从王学兵,贾冰循环出现那几场戏开始,电影变得有点无趣且太形式主义。我不很懂导演想表现什么,豆花是咸是淡,应该是对应的两种太争和太混的两种状态。王学兵,贾冰的戏,后来又重复了一遍,让人兴致大减。
第二,陈建斌这个角色,如同某人所说,真的太没有主见了。整个故事的发展,好像都跟他有点关系,又好像没多大的关系。而且几乎看不到人物的成长弧线,观众很难代入到这个角色。
第三,絮叨无止境。
不是有意批陈导,我似乎会以为陈导是不是有点想学王家卫的路子,建立很重的个人特色。但是,个人特色,玩的好的成了逼格。玩的不好的成了絮叨,无休止的絮叨。大鹏絮叨,保安员絮叨,连妇科医生也絮叨。
第四,几场重头戏,看得我云里雾里。
大鹏跟春夏最后在公演舞台上,那一段整的是个啥?陈导又一次扮演三十年前的自己,不知怎的(我真的没看懂是怎么回事)又一次溜车,春夏和大鹏莫非被压死了吗,新时代的一对烈性鸳鸯。
最后画面再转,似乎只是老马的一场梦。导演技艺高超到,我等只能在云雾之间游荡。
第五,我不喜欢这个结局,也不相信。
当春夏一脸认真的问大鹏,那个年代,是什么原因能让一个男人和女人会在拖拉机下做那回事。我的兴趣被勾起来了,第一个版本是奸夫淫妇,第二个版本(戏剧第一版)是欲女反客为主,第三个版本(戏剧第二版)是女人被胁迫。最后反转的版本是因为爱情。这样的爱情,在拖拉机下洞房花烛,我实在觉不出来一丝美感。本能有些厌恶。
第六,大鹏的角色,除了猥琐,无法让人产生出深刻的别的印象。
第七,讯姐的演技,在这部戏里发挥的空间受限制了,几乎没有让我印象深刻的镜头。拿着肚子去顶大鹏,去争论你有没有那啥我的啥,那场戏当然算不上。什么年代了,侮辱和自我两个字也还说不出口了。
第八,以男人的眼光来看,我喜欢春夏。之前有人说春夏会性感,我不信。这部戏里,前半场戏的春夏,真的太会了。
第九,配音明显是后期配的,台词跟嘴型似乎有对不上的地方,不确定是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有这个感觉。
第十,陈导,个人风格可以保留,可以发扬光大。但故事讲的通顺,让人喜欢是基本线。不要再整大段大段几乎没有台词的长镜头了,一家三口最后一场吃饭戏,闷得可以。
评论 4条
查看全部4条回复·打开App 添加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