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阴阳师》以前只是作为一款游戏让我感觉到它的存在的话,那么可以说,陈坤周迅合体加盟《侍神令》,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它的吸引力。
此前,我只知道阴阳师是一个广泛存在于日本动漫与小说中的概念,擅长某种法术或者幻术。

但在深入了解之后,我才发现,阴阳师这个概念,实际上是一个东方哲学概念:
阴阳师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组织称为“阴阳道”。日本的“阴阳道”起源于中国百家争鸣时期的阴阳五行学说。在蒙昧的科学洪荒时代,为了避免灾厄,人们总是希望能预先得知天地变迁的异动,“阴阳五行说”的出现将这一愿望变成了现实。其代表典籍就是自周朝流传至今的《易经》。 公元六世纪,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混和了道教咒术与密教占术,传入日本。在日本登陆后,又渗透了一些当地文化,于是便形成了独特的“阴阳道”。
文化有千万种变体。但不变的,是文化的根性——
阴阳师这一概念中,所谓的阴阳之道,实际上正是整个东方文化从骨子里追求的平衡:它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指向着调和,流淌着包容。
有调和的需要,就意味着有矛盾的存在;
有包容的必要,就意味着这矛盾非同小可。
在《侍神令》中,晴明(陈坤 饰)就是全片矛盾的集合体。

晴明,半妖半人,体内蕴含着妖的巨大邪恶能量,但是本性纯良,无意作恶。
可是,所谓的命运,就是叫人没有选择。
因为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晴明被自己所属的阴阳寮误会,被迫隐居山林,与自己的侍神们过些看上去逍遥快活的日子。
而后,他无意中发现阴阳寮中封印的巨大邪恶力量被释出,有危害人间的趋势。
出于本性的善良与正义,晴明孤身前去寻找破解之法,备战恶妖。
不曾想,阴阳寮中与晴明情深义重的掌案百旎(周迅 饰)对晴明产生了误会,她为了寻找磷石再度遇到了晴明,她对于他的误会进一步加深,这让晴明非常痛苦——
在晴明小的时候,大家就知道他的血液中有一半是妖,同伴对他的挖苦讽刺曾让他极度无助,是百旎一直源源不断地给予他温暖与观照,让晴明心中的善念一直点燃着。
他,是她的侍神。

此刻,她视他为叛徒。
对于晴明来说,世人的眼光是最不要紧的事,但世人不包括百旎。
他郁结于心,无以倾诉。
假如出身可以选择,晴明绝不愿意做那背负着苍生死活的英雄或战士。他有的,只是一颗淳朴炙热的少年之心。
可惜。
没有假如。
没有选择。
就如同那邪恶的力量告诉晴明的,他是被选中的人。他生而挣扎。

在那漫无边际的挣扎中,晴明几乎要放弃了。
就在那一念之间,他几乎要放弃了。但是他没有。因为——
晴明是百旎的侍神,一日如此,终生如此。
这不叫愚蠢,这叫忠诚。
忠诚,听起来轻飘飘的,随意得像两张微不足道的纸,风一吹就飞走了,但是,忠诚也是讲道行的。并不是人人都有能力忠诚。
比如慈沐(陈伟霆 饰),他就没有做这样的选择:
因为小时候他就被晴明身上特殊的妖力震惊,他不在乎正邪,他只是单纯地为强大的力量着迷。

因此,他臣服于邪恶。
一念生,一念死,一念正,一念恶。
人的一生,有时候就是在一个又一个一念之间完成和决定的。
晴明因为对百旎的忠诚,百旎因为对正道的忠诚,而选择了痛苦并抗争;而慈沐因为无以守护,因为对强大的上瘾,最终走上了不归之路,成为了欲望的奴仆。
一念之间,即见功力。
对抗邪恶的意志,本就比邪恶强大。
因此,晴明得以获得救赎,慈沐得到惩罚。
你看,《侍神令》如此严肃的内核之下,还是一个各得归处的治愈故事,这对于观众来说是友善的。
创作者寻找着最为吸引人的方式,讲述着一个最朴素而真挚的道理。
大道至简,人海浮沉。要忠诚于自己的内心才好更好地前行呀。
评论 8条
查看全部8条回复·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