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有人以神的名义挑起战争,人性的光辉是最后的希望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电影《天国王朝》,在我心中一直是top1的史诗级战争电影,甚至超越了《指环王》这一鸿篇巨制。严格意义上来说它更像是一部包裹着战争外衣的宗教启示录。导演雷德利·斯科特通过自己的镜头在基于大部分史实的情况下完美呈现了这一次上帝与真主的大乱斗。
影片的历史背景是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占领耶路撒冷近百余年的时间节点上。男主贝里昂是一位身世不明的普通铁匠,此时他正遭受教会哥哥的迫害,妻子自杀。按照基督教的教义自杀的人是要下地狱的。好死不死的教会哥哥不但在埋葬他妻子时砍下她的头颅还偷走脖子了上的十字架,可见是一个多么残忍贪婪的人。
而此时身为伊贝林男爵的戈弗雷,来故地寻找自己的儿子即男主,来偿还当年抛妻弃子的罪孽。贝里昂没有答应和他前往耶路撒冷王国,戈弗雷尊重他的意愿没有强迫与他,踏上了归程。
晚上教会哥哥又来劝他最好离开这里,这也许对他是最好的结果。其实他哥哥是有私心的,这样就可以侵占他的财产。谈话间,他看到哥哥脖子上挂着亡妻的十字架一怒之下拿着烧红的剑捅死了他,走投无路的他选择追上他的父亲前往耶路撒冷去救赎他和他妻子的罪。
中世纪是黑暗的,贵族和虚伪的基督徒是这片土地上的主人,平民们困苦不堪只配被奴役,甚至为了杀害你,只需按上你是女巫或者你被恶魔附身了这种鬼话,就能假借上帝的名义将你处死。这对于耶稣为了拯救世人而甘愿牺牲自己是多么讽刺的现实,上帝成了这群人间恶魔的帮凶。

此时本地的领主派人抓贝里昂回去认罪,戈弗雷没有同意,于是双方发生了一场激战,对方全部死亡,戈弗雷也身受重伤不久于世。在临死之际,他将贝里昂叫到身边来继承他的爵位,并宣誓:
大敌当前,无所畏惧。
果敢忠义,无愧上帝。
耿直直言,宁死不诳。
保护弱者,无怪天理。
要求他,保卫国王,若王上驾崩,则保护百姓。
戈弗雷是少有具有骑士精神的人,从之前他给男主哥哥钱去安葬他的妻子便可略知一二。之后还有男主到达他的领地奴隶们和领主和平共处,以及男主参见他效忠的国王的为人,可以推测戈弗雷虽然是一位基督教徒,十字军东征的将领,但不会以贵族的身份去欺压百姓,像狂热的宗教极端分子去主动挑起无谓的战争。他忠于的绝不仅仅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上帝,他更忠于维持和平的国王和要保护的百姓。在某种意义上贝里昂是戈弗雷骑士精神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贝里昂到达耶路撒冷,拜见了执政官和耶路撒冷的国王(麻风王鲍德温四世)。他们是基督教的温和派,允许各教派朝拜耶路撒冷,不管是犹太教,基督教还是穆斯林都能在此和平共存。当然也有像雷纳尔德和盖(耶路撒冷驸马)以及部分宗教狂热分子这样的主战派。整个耶路撒冷上层就像一个极不稳定的核反应堆,一旦国王病逝或者主战派发动政变,都会将耶路撒冷王国推向毁灭的深渊。雷纳尔德不断,来制造摩擦,迫使萨拉丁对耶路撒冷王国开战。

面对雷纳尔德地不断挑衅,萨拉丁忍无可忍,率领大军准备去攻占他的领地,麻风王自知战争不可避免也率领大军赶往战场,企图用武力压迫萨拉丁,并承诺会严惩雷纳尔德。最终在两个国王的和谈中避免了这场可能发生的战争。
这里额外补充一下麻风王和萨拉丁的爱恨情仇。在此之前麻风王和萨拉丁有过两次较大规模的正面交锋,一次是蒙吉萨战役,麻风王仅用五百骑士和数千步兵击败了萨拉丁的3万多精锐,也是本人军事生涯中最为精彩的一战。当然这场战役也非麻风王一人之功,作为主战派的雷纳尔德也在在此战役中取得巨大的影响力,也就有了后面他面对麻风王地有恃无恐,甚至阳奉阴违。第二次是泉水关战役,萨拉丁以小部队为诱饵诱敌深入,然后出动主力大兵团歼灭重创了麻风王。整体来说两人互有胜负,也许是英雄惺惺相惜,再加上两者的国内政局都不太未定,遂签订和平条约,保持了短暂的和平。

公主西贝拉是个复杂的角色,一方面她勇敢追求真爱投入有正义感的贝里昂的怀抱。另一方面她是一个有野心的人,她知道她哥哥死得时候丈夫可能会威胁到她和她儿子的统治,因此在他知道贝里昂拒绝和她结婚并且接管耶路撒冷军队指挥权的时候,她选择了和盖达成协议,来维护她和她儿子统治。一切看上去得到了完美的解决,可是上帝不随人愿,她的儿子也得了麻风病,这是她永远不能接受的事实。哥哥得了麻风病那丑陋恶心的面孔是她一生的阴影,她不愿意儿子重蹈覆辙,承受这无尽的痛苦。于是她选择了让儿子安乐死,亲手在他耳中灌入了毒药,让他在睡梦中死去。最后不得不让盖这个战争狂热分子戴上了王冠。
记得西贝拉对贝里昂说过:我这种地位的女人有两种面孔,一种是为天下看,另一种是私人拥有的,对你,我只是西贝拉。这里可以解读为西贝拉作为统治者和女人的两面性。作为统治者她看到过太多太多的宫廷斗争,有流血会死人,没有任何怜悯,所以她要选择最为稳妥的政治架构来保证自身不受到威胁,这无关道德,为了生存。作为女人她把最本真的一面给了贝里昂,希望他能带给自己爱情和守护,带给耶路撒冷和平与稳定。但是很遗憾种种事情只能让她选择前者,即使让耶路撒冷万劫不复,她也在所不惜。

上帝和真主的战争不可避免,盖率领着耶路撒冷大军和萨拉丁决战,没有战备,没有策略,有的只是对杀戮的狂热和鲜血的渴望。贝里昂和部分温和派断定这是有去无回的弟弟行为,没有选择随大军出征,而是选择坚守耶路撒冷以获得最后一线生机。哈丁一役,在人疲马乏,干渴饥饿中,耶路撒冷大军被以逸待劳的穆斯林一举击破,全军覆没,剩下的只有堆积如山的尸体和漫天啃食腐肉的秃鹫。
最后便是影片最为精彩的耶路撒冷围攻战。贝里昂是个守城大师,曾打造过大型攻城车,向麻风王建议改造耶路撒冷城的城防。在萨拉丁赶到耶路撒冷前,他做了积极地战备,包括射程标识和战前动员等。
“当年并非从我们穆斯林手中占领这座城,而正杀来的穆斯林大军当年也还没有出生。上辈子的恩怨,如今我们来抗。当年蒙受失城之辱的敌人早已作古。耶路撒冷是什么?你们的圣地坐落于遭罗马人拆除的犹太庙上,穆斯林的圣地也与你们在一起。何者更为神圣?哭墙?清真寺?圣墓?谁有权?谁都无权!谁都有权!我们守卫城池,并非保护这些石头,而是城里的万千百姓!”
这段振奋人心的演讲被主教指责为亵渎!没有对上帝的绝对信仰,对圣战的否定,有的只是为了这些随时可以舍弃的平民。在主教眼里即使满城遭殃,那也是上帝的旨意。看呐,这就是上帝的使者,伟大的主教大人!一个披着神的外衣的魔鬼!他要选择逃跑,没有骑士我是是守不了这座城的!
贝里昂问了身边一个人的身份,回答是主教大人的仆人。
“是吗?一生下来就是仆人?”
“是的。”
“跪下,但能凡作战的,能拿起武器的,全部跪下!”
在全城人面前,他再次念起了父亲了在他面前对他说的宣言,赋予他们骑士的身份,给他们注入完美的骑士精神。
主教简直难以置信:“你以为你是谁?你能扭转乾坤?封了骑士,就能以一当十?”
贝里昂坚定得回答:Yes!
因为他知道现在的他们不再是为上帝服务的奴隶,不再是为国王掠夺财富和土地的战争狂,他们是为了全城的百姓而战斗,这种力量超越了宗教,超越了王权。

这场战争是惨烈的,双方都以每天成百上千的死亡作为代价进行着博弈。萨拉丁没得选,因为他承诺过要带领穆斯林夺回圣城,洗血他们近百年的耻辱。贝里昂也没得选,因为只有抵抗住穆斯林的进攻才有与萨拉丁和谈的资本,不然只有死路一条。
最终在久攻不下的耶路撒冷城下萨拉丁选择了和谈,只要贝里昂献出耶路撒冷保证不杀一人,让全场百姓安全离开。这一点是出乎贝里昂意料之外的,因为当年基督徒破城时可是屠杀了所有的穆斯林。萨拉丁义正言辞地说:我和他们不一样,因为我是萨拉丁!这正是萨拉丁的伟大之处,不是单纯地血腥的复仇,以牙还牙,而是用王的威严去获得最好的结果,以至于时至今日萨拉丁不仅是伊斯兰世界的英雄,也被许多西方人视为骑士精神的楷模。
临别前贝里昂问道:耶路撒冷有何价值
萨拉丁回答:Nothing
然后转过头又回答了一遍:Everything

作为一座城来说,耶路撒冷毫无价值,作为宗教圣地来说是精神的归宿,信仰的寄托和生命的意义。而在于萨拉丁和麻风王来说更是文明的交融,文化的碰撞以及和平共存。
贝里昂,麻风王,萨拉丁等少数人是看清宗教战争本质的人,无非就借着上帝或者真主的名义去掠夺财富和土地。为了让杀人没有负罪感,搬出了杀死异教徒,不算谋杀的狗屁理论。在合法化的杀戮中,胜利方获得越来越多的土地和财富,心中的天平也慢慢从上帝倾向了恶魔,他们享受着鲜血带给他们的快感,不断地去侵略。失败方总是想着去复仇,名义上为了自己心中的神,实际上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夺回自己曾经失去的东西。
人类本质上是好战的,从古到今从未改变,多少王朝覆灭,多少帝王陨落,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不断地重复重复再重复。只不过到了今天随着大型杀伤性武器的出现,大国战争博弈的代价太过巨大,才没有大规模战争的爆发,但也并不意味着将来不会发生。随着地球的资源一点点减少,人口一点点增加,对于财富和土地的战争还会重演。
而局部战争是一直在爆发的,本片上映与2005年,正值伊拉克战争打得火热的时候,美国出兵伊拉克,是不是像极了新版的十字军东征,心里默念着:为了石油
只希望在战争来临之际有真正为了正义,为了和平,为了人民的英雄和国家能站出来,来平息甚至避免战争的发生,这也许人类最好的结果。
圣者,侠也,挺身而出,见义勇为,锄强扶弱。
神者,仁也,存乎一念,一心之隔。
这也许是对信仰最好的阐释。
我是公子变,一位电影爱好者,和你分享好看的电影,如果你也是一位电影爱好者,或者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吧!带你看不一样的电影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