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与繁荣-上海译文人文丛书

Q调调
来自: Q调调 (Aix-en-Provence) 2010-11-04 16:05:10创建   2010-11-04 16:37:01更新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书表存档
1人
17 人关注
来自:豆瓣读书
8.1 (114人评价)
作者: [英]迈克尔·曼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07-03
评语:本书是关于人类社会权力性质系列研究的第二卷。迈克尔·曼分析了从工业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人类权力关系的历史。他主要关注于法国、英国、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奥地利、普鲁士德国和美国的发展。根据这些细致的帝国研究,作者提出了关于民族与民族主义的兴起、阶级冲突、现代国家和现代军国主义的新理论。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3 (255人评价)
作者: [英]迈克尔·曼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07-03
评语:本书是关于人类社会权力性质系列研究的第一卷。迈克尔·曼定义了社会权力的四种来源,即经济、意识形态、军事和政治。通过从新石器时代,到地中海的古典时代、中世纪欧洲乃至工业革命前的英国的权力叙述,作者探讨了这四种来源之间的相互关系。他舍弃了陈旧的“社会”概念,取而代之以一个重叠交叉的社会权力网络的模型。运用这个模型,作者在本卷中对国家的出现、社会分层、城市政治、军事帝国、宗教、中世纪和近代早期欧洲的动态变化提供了自己的解释。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人评价)
作者: 埃里克·诺伊迈耶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06-7
评语:本书作者以深入浅出和富于启发性的方式探讨了两种可持续范式——弱可持续性范式与强可持续性范式,并且对以不同范式为基础的政策决议进行了研究,此外作者还集中探讨了可续性是否可以到度量等问题。诸如此类的问题的研究是可持续性研究中最为基础的部分,它们决定了可持续性研究能否在一个合理、有效的基础上进行,因此本书对于从事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学者和关注可持续发展的人士而言将是非常有意义的,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人评价)
作者: 瓦尔特·施塔尔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09-9
评语:本书是环境经济学的一本最新著作,分析了企业和政府如何运用“明智的”发展思路,在通过技术进步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为可持续的发展做出贡献。本书列举了许多成功和失败的案例,探讨了微观和宏观经济建立兼顾发展和可持续性的模式的必要性和方式。本书对于企业管理人员和政府决策人员都具有很大的操作指导意义和启发性。本书主要内容如下:    一、提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该模式能让知识转化为更好的经济绩效、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社会福利。    二、描述如何逐步改进现有的生产制造流程和产品服务。    三、阐述了稀缺资源更新方面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6.8 (24人评价)
作者: (英)戴维・赫尔德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05-05
评语:“全球化”是当今国际经济界、学术界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本书收录了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在内的六位国际学术界著名学者关于全球化的论述,基本上反映了国际上关于全球化的主要观点。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日益融入国际社会,经济全球化无疑对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对于全球化,国际社会有着各种不同看法,有的观点甚至针锋相对。对全球化大加赞扬者有之,认为它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极力反对者有之,认为它使贫者愈贫,富者愈富。本书的几位作者分别阐述了全球化的利弊得失,他们认为全球化从理论上讲是正确的,但在实践上需要解决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6.9 (46人评价)
作者: 塞尔兹尼克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09
评语:本书从美国实用主义传统和它所引发的社会和道德学说写起,认为如今的自由主义者的社会思潮问题深重,已经在共同体的基本生活方面失去了影响力和责任感,因此,需要呼吁一种“社群主义的自由主义”,其目的是重建有秩序的自由,重建个人需求和共同体需求之间更好的平衡,以便它们能够共同繁荣。    在令人信服地思考政治和政府时,我们都可以求助于一些方法,不管读者经历如何,本书都将提供这种方法。它是针对那些有创见、有修养而又繁忙的公众的。阅读本书并不费时。它篇幅不长,却分量不轻。本书由美国最杰出的社会理论家之一所著,它以精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2 (23人评价)
作者: 苏珊·马克斯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05-10
评语: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法是否应致力于推动民主政治的建制?如果是,对于民主这一本身歧义丛生的概念,我们又应该如何有选择地加以运用?围绕之一主题,作者以批判的眼光,对当前国际法领域以“民主规范论”为代表的各种主流理论和方案,进行了一番精彩的巡视,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书笔触清晰流畅,直面当今国际法的核心议题,将民主追求和国际法的思考和阐述巧妙地熔于一炉,以回应这一永恒的宪政之谜。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0 (34人评价)
作者: 里亚·格林菲尔德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09-1
评语:本书回答了一个重大的经济学问题。这是一个无论经济学家,还是经济史学家都还尚未能够予以解答的问题.即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而不仅仅是条件)究竟是什么?本书沿用了与马克斯·韦伯那一著名论著同样的书名。在书中,作者集中论述了导致行为发生划时代意义变化的深层动因问题。而正是这种变化,从16世纪起,不断地为一个又一个经济进行了重新定向,使之从生存经济转化为盈利经济,从而改变了经济活动的性质。对英国、荷兰、法国、德国、日本和美国的经济意识发展所作的详细分析使作者得以证明,现代化的、以增长为导向的经济背后的动因或“精神”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4 (20人评价)
作者: 奥特弗利德·赫费 / 奥特弗里德·赫费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07-8
评语:奥特弗利德·赫费是当代德国最有影响的哲学家。本书的核心是建立一种规范的也即法道德的论证,对全球化时代面临的一些重大基本问题进行哲学、伦理和法三者统一的深层次思考。全书由总论性的第一章和其余三编十五章构成。第一编以政治的正义性思想为基础,针对全球化引发的问题,论述了一种合法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即一种承担正义原则、辅助性质和联邦主义的,包括公民道德在内的民主理论;第二编详细地回顾了关于正义理论的思想史,探讨了战略性的世界制度,勾画了一个辅助性联邦式的包括欧洲大陆过渡阶段在内的“世界共和国”的基本形象;第三编示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4 (58人评价)
作者: 威尔·金里卡 (Will Kymlicka)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09-1
评语:现代社会日益增长的多元文化组织和结构,带来了诸多新的议题和挑战,例如在种族和民族上占少数的群体,越来越要求社会对其自有的文化身份加以承认和支持。本书所阐述的,正是这些少数文化群体的权利和现状。    本书讨论了多元文化政治中的一些核心问题,如少数群体的语言权、群体代表制、土地要求、联邦制和独立等等。这些问题往往在当代自由主义理论中被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    1996年,本书夺得加拿大政治学学会和美国政治学学会的两项大奖,正如查尔斯·泰勒在《美国政治学评论》中称赞的那样,“在有关多元文化主义的当代讨论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4 (32人评价)
作者: [美] 丹尼尔·A. 科尔曼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06-7
评语:环境危机的罪责究竟该由谁来承担:是人口繁衍过滥?消费者贪得无厌?还是技术胡作非为?我们这颗星球的拯救之道又路在何方:是生育节制?适用技术?回收利用?还是生态消费?    人们一般把环境危机的根源及其化解之道落实到个人行为上,而科尔曼却说:请再思量,当我们过多地追究个人的责任时,我们反让政府和公司溜之大吉,我们做一些改变自已的生活方式的环保小事固然有其价值,但决计不可因此漠视环境灾难的深层原因,真正的原因深深扎根于人类事务的政治之中,化解之道自然也存乎其中。他认为我们可以让环境破坏的过程发生逆转,通过确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5 (32人评价)
作者: 赫尔曼·E·戴利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06-7
评语:书是美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赫尔曼·E·戴利对环境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政策研究的集大成著作,也是90年代以来在环境与发展领域发挥着相当重要作用的著作。   在书中,作者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革命意义,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一种超越增长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社会、经济三方面优化的集成;要求生态规模上的足够、社会分配上的公正、经济配置上的效率三个原则同时起作用;中心原则是,应该为足够的人均福利而奋斗。为此,作者建立了 种与传统经济学和传统发展观俨然有别的新理论框架,并对包括国民账户、贫穷、人口、国际贸易乃至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6 (87人评价)
作者: [美]约翰·R·塞尔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08
评语:在本书中,作者把语言哲学和心灵哲学的研究成果用于社会现象的研究,同时又论述了有关真理符合论和外部实在论的问题。本书的研究表明,物质实在为所有的社会实在提供了不容置辩的基础,而事实上,社会实在是由风俗与习惯而不是其他因素所维系的。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2 (308人评价)
作者: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09-11-1
评语:哈贝马斯在本书中指出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系统中存在着四种形式的危机倾向。由于现代技术的高速增长,管理和控制的过度强调,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危机,除各种形式的经济危机外,文化危机(包括人性的自由发展、社会成员对社会的信任和参与动机等问题),以及行政系统的合理决策和有效协调等问题,是更严重的危机。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1 (20人评价)
作者: (美)拉什(Lasch.C.)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07-5
评语:本书通过梳理和分析卡莱尔、爱默生、威廉·詹姆斯、莱茵霍尔德·尼布尔、工团主义者乔治·索雷尔、美国人民党党员等的思想,指出他们共同的思想倾向,即怀疑物质进步及其所带来的利益之说。作者表明,世界资源的减少以及美国中产阶级的缩小有力地反驳了这一进步的理念。同时,作者还批判了自由主义者对小资产阶级文化的积极特征的忽视:它的道德现实主义、对每一事物有价值的理解、对限制的尊重以及对进步的怀疑。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0 (55人评价)
作者: (德)约恩·吕森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05-10
评语:在本书中,吕森着重探讨了历史思考的科学性以及专业性问题。尤其澄清了传统史学对真理问题、历史认识和历史意义问题的基本认识,以及在整个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地位。作者提出的新思考途径主要是来源于方法论上的理性历史观。同时也包含了对美学的历史认知的基本考量,希望历史知识和历史思考能够独立地应对社会文化生活的实践。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4 (85人评价)
作者: (加)威尔・金里卡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05-05
评语: 本书是金里卡集中为西方自由主义传统辩护并加以修正之作,内容分为:    一、从学理上对自由主义传统精神进行梳理(如从穆勒到罗尔斯),并区别和探察了自由主义思潮内部的各种主要争论(如罗尔斯对功利主义的批评,诺齐克、德沃金等人同罗尔斯之争等等)。    二、以个人与社群、国家间基本关系的论述为框架,引出自由主义的主要对手社群主义(如泰勒、马克思等人)的种种责难,一一加以明晰、辨别,从而在政治道德哲学的范围内,为自由主义思想之内核进行辩驳。    三、将这种政治道德哲学的论辩放诸一具体的历史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6.0 (20人评价)
作者: [德] 奥特弗利德·赫费 / 奥特弗里德·赫费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05-10
评语:《作为现代化之代价的道德》一书是赫费的最重要著作之一。面对当前世界的主要伦理问题,如科学伦理、技术伦理、环境伦理和全球伦理,赫费阐述了自己独到的见解。随着科学行为的结构发生变化,讨论科学技术的伦理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项迫切的基本课题。作者不同意现代某种理论对科学进行的谴责和批判,他认为我们的现代化和文明是由科学技术塑造的,现代化的科技本身并非已经陷于错误,而只是具有犯错的可能,它越来越激发起一种道德需要。作者在书中对自由主义的道德理论提出了质疑,认为应该用人道关怀取代自由,这非常具有启发性。尤其重要的是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5 (51人评价)
作者: 皮埃尔·罗桑瓦龙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05-05
评语:本书作者罗桑瓦龙从历史沿革角度来探讨法国普选史当中一些重要观念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但他并没有满足于一般的思想史的表述方式,而是娴熟运用了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等学科的方法和概念来进行剖析。作者在论及精神病患者的选举权等问题时,甚至还显示了其在医学、法学方面的渊博知识。要而言之,此书不仅将使中国读者对国外学者在政治史研究方面的最新取向和研究方法等有直观的认识,而且还将在许多方面给我们提供有利的启迪。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1 (57人评价)
作者: (美)约瑟夫・克罗普西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05-05
评语:亚当·斯密是现代经济学的鼻祖,引用他的著作来替经济政策辩护的论著很多。然而,探讨他所构思的社会经济理论背后的道德理论基础的论著却很少。本书作者正是从道德理论的层面来探讨斯密社会经济学说的立论基础。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4 (78人评价)
作者: (英)阿列克斯・卡利尼科斯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05-05
评语:世人原本对日益庞大的全球化浪潮抱有造福全人类的梦想,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全球化致使举世资源掌握在富人强国手中,另一方面却对穷人弱国设下重重藩篱,使之难以获得更佳的教育、医疗等资源。这些都足以造成跨国性的私有化。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也在一片斥责声中迟步缓行。于是有人提出了响亮的“反资本主义宣言”。    本书是一本讨论反对资本主义全球化,以及在具体运动中如何制定战略与策略的书。本书内容详尽,案例典型,分析透彻有理,反映了现代西方思潮中的重要一块。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7 (115人评价)
作者: (德)沃尔夫冈·韦尔施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06-04-01
评语:本书是德国著名后现代哲学家沃尔冈·韦尔施阐述当今美学问题的代表作。作者批判性地思考了当代全球的审美化现象,阐释了美学和伦理学、哲学的关系,特别是阐释了现代建筑和艺术中的审美问题。本书探讨了美学的新问题、新建构和新使命。作者认为当今审美过于泛滥,过度追求时尚,美学必须重构,美学必须超越艺术和哲学问题,必须涵盖日常生活、感知态度、传媒文化。美学也必须关注当今科技的发展,重视听觉文化和视觉文化的巨大变化。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2 (58人评价)
作者: (英)马克斯・H・博伊索特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05-05
评语:这是一部极富创新意义的著作。马克斯·H·博伊索特提供了一个简约有力的概念性框架——信息空间,用以考察实物资产与知识资产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并且指出,在信息经济时代,对知识资产的有效管理是组织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博伊索特提出的知识流视角,对于理解21世纪管理的含义,是一项重要贡献。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9 (64人评价)
作者: 托马斯·谢林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09-7
评语:本书是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谢林的一本论文集,语言简练清晰。本书从策略的角度讨论了个体的行为和国家的政策,涉及的应用领域包括个体自我管理、社会生活、社会政策、军控、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协调等。由于承诺是许诺(promises)和威胁、讨价还价和谈判、威慑和军备控制,以及合约关系等的核心影响因素,因此谢林先讨论了承诺的策略应用。其核心为要作出可信承诺,必须放弃一些选择或机会。承诺通过改变一个合作者、敌对者,甚至是陌生人对自己行为或反应的预期而发生作用。另外,通过对不同自我的区分,承诺的策略应用领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7 (42人评价)
作者: (德)汉斯·罗伯特·耀斯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06-4
评语:在本书中,汉斯·罗伯特·耀斯运用严谨的解释学原理和他本人的渊博知识,对审美经验进行诠释,并把对文学理论的研究推进为对艺术、美学乃至整个文化的反思。他对审美经验理论的发展作了探讨,将审美经验创造性地区分为创作、感受、净化三类(第一章);他重新区分并肯定了审美认同(第二章);他对喜剧因素所作的分析(第三章),无疑是在发动一场理论界的革命。第四章给出了一个以文学接受为指导的文体史研究实例。最后一章则将文学接受理论推广到各种层次文学的社会交流功能的研究中去。
回复
<前页 1 2 3 后页>

什么是书单  · · · · · ·

书单是收集图书的工具,创建书单后,在豆瓣看到符合书单主题的图书时可以将它放入书单,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看看其他人的收集,关注你感兴趣的书单。

这个书单的标签  · · · · · ·

Q调调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