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别处的书评 (525)

布依葵 2010-01-05 19:18:45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版

试着理解《生活在别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不是一个读过很多诗的人,也不是一个特别钟爱诗歌的人,但是我仍然在懵懂中带着对诗歌的向往。因为他写诗,因为脑海中的那些对我来讲神秘而有吸引力的名字,像波德莱尔、雪莱、济慈、普希金...... 我现在看的这本书,就像是一根针,一根刺破抒情的尖锐的针。我无法去下...  (展开)
suzie 2006-07-01 18:20:23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版

你是否也有一颗等待离开的心

有人问,你什么时候离开呀?我突然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有一颗等待离开的心。 我们来到一个地方,却随时会离开,没有谁会长驻某处,所以当同学和我说,她打算在新的单位一直一直呆下去,在我听来仿佛是在和自己做一个不确定的约定。 我们遇见一些人,对方也随时可能转身走开,不...  (展开)
silence 2008-02-29 15:33:52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版

生活在别处,我已无路可退

读完昆德拉德的书,我总是情不自禁的对书的题目感触非常,以致于读过之后我总是就书题目而产生出许多感慨。惭愧的是,所思所想多数已经背离了原著,成为了我心中独立的部分。但是,这或许也是我衷爱昆德拉德一点原因吧。 读《生活在别处》 亲爱的朋友,不知道你可否思考...  (展开)
随喜 2005-06-07 09:54:14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版

逃离母爱

逃离母爱 看《生活在别处》,看雅罗米尔几乎是病态地逃离母爱,觉得真象我。以己推人,暗自揣测当下的青少年犯罪问题与独生子女的逃离宠爱脱不开干系吧。 因为母亲的爱,自小就从穿衣戴帽中体现出来,那份被母爱浸泡过的精致笼罩在孩子的整个世界,即使到了15、6岁,即使到...  (展开)
Amber 2011-02-13 09:22:44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版

[转]一篇较好的读后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诗的意义(代前言) ——读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 吕新雨   生存于人类的文化传统之中,我们对于"诗"、"抒情"、"美"这样的字眼,总是保持着崇高的故意。人类不仅具有抒情的能力,而且具有这种需要,基于生存的需要。这样抒情诗就不仅仅是一个美学问题,而且是一个具...  (展开)
竖心旁 2012-11-26 13:37:32

一个人的426个人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人的一生会面临无数决定,每个决定都会有无数选择,而每个选择便可能开启一个完全不同的生活。假定你的一生要做出142个重要决定,而每个决定有三种选择,那么,你便会有426个不一样的人生。 也难怪,你总会觉得生活在别处。 选择越多,我们就越难对自己的生活感...  (展开)
小老鼠 2013-04-21 05:19:59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版

什么是“非命运的田园牧歌”?

接前文:http://book.douban.com/review/5860914/ 雅罗米尔的故事快讲完了,这位四十来岁的男人才刚刚出现。 昆德拉说:“跟米雷克相反,《生活在别处》中那位四十来岁的享乐主义人物则坚持他‘非命运的田园牧歌’。实际上,一个享乐主义者拒绝将他的生活变为命运。命运吸干...  (展开)
hollowskin 2005-08-01 22:49:13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版

青春所经历的荒漠似的下午

当雅罗米尔在自己的房间里面想象自己那欲罢不能的爱情而感到自己正在经历荒漠似的下午,我突然感觉到,我或者说我们也同样面对过许许多多这样的下午。谁说青春是丰富多彩的,正如昆德拉所描述的那样,一个下午能带给一个年轻人什么,面对生活中的一大主题“爱情”而无能为力...  (展开)
匹诺曹 2010-11-27 15:00:35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版

生活在别处

98年的北京,那时候我还在迷笛音乐学校上学。为了逃避冬天宿舍里阴冷的气温,我经常跑到京客隆二楼图书角翻上几本杂书看看。有一次在一个不起眼而的架子上无意间发现了一本叫《生活在别处》的小说,我承认当时自己只是被书的名字所吸引了,但那种诡异的驱使性却尤为强烈的让我...  (展开)
零下50度🌈 2013-02-13 14:02:45

在逃离与渴望中挣扎

雅罗米尔一生都在逃离与渴望中挣扎。他企图逃离的是世俗生活的桎梏与令他窒息的母爱,他所渴求的是自由、革命与激情。 纵观他整个成长历程,母亲充当起他人生的引导者,与其说是引导者,倒不如称之为操纵者。爱需要适度。而雅罗米尔母亲的爱,却充满强烈掌控欲与占有欲。自小他...  (展开)
两块方糖才够甜 2012-04-08 19:42:04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版

La vie est ailleurs

年少时总喜欢引用些看似深意却一知半解的句子,比如“生活在别处”。直至在图书馆偶遇米兰昆德拉的这本同名小说,才有机会探索其背后的哲思。 一、自由在别处 母亲这个意象在昆德拉笔下往往代表着控制与束缚,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特丽莎的母亲粗...  (展开)
youye2046 2013-02-04 01:01:54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版

一个人应该活得是自己并且干净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个人,生活可以变得好,也可以变得坏;可以活得久,也可以活得不久;可以做一个艺术家,也可以锯木头,没有多大的区别。但是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他不能面目全非,他不能变成一个鬼,他不能说鬼话,说谎话,他不能在醒来的时候看见自己觉得不堪入目。一个人,应该活得是自...  (展开)
Ann 2005-10-02 17:11:42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版

混沌中的破裂声

诗人和所有人一样,在母亲的肚子里被孕育,从母亲的子宫里出来……在母亲的混沌的躯体里继承所有的遗传因素,然后从混沌的破裂声中来到这个世界。 但新的混沌又开始了。 在混沌中混沌地成长,长成一个混沌的人。 作者塑造了一个很混沌的形象,在这个形象里,读者可以像透过镜...  (展开)
断眉Joy 2009-06-19 20:51:32 作家出版社1989版

抑或在别处

陆陆续续地读完《生活在别处》,在作者的文字中,我看到了人性的思考,爱的追求,冰冷的幽默…… ,即使我还是那样的肤浅。 感触可以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在我的内心中,隐隐地激荡着那沉闷的海潮声,像是神灵在召唤。无论是畸形的母爱,抑或放荡却沉重的恋情,都充斥着我的脑...  (展开)
Maower 2013-05-16 14:00:30

爱Kundera的原因之一,就是能在书中思考到很多我现实生活的事情(仅为小事)

谎言是个不经心的借口,在书的中期,诗人在店外等候的在路途跟踪的在窗外偷窥着的的分明是另一个女人,可是当他下体那另一个生灵苏醒的时候,他却掩盖了事实顺从了红发女人,他顺着她的提问一步步骗她,他告诉她他爱她他想得到她一如她想得到他。这个谎言一直持续到结尾也没能...  (展开)
Gino 2006-04-29 12:34:17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版

躲的远远滴

我站在山腰上,下面是许多摆放错乱的绞刑架。 我抱着一本诗,有滑稽的封面和可笑的句子,关于这点,我可以向全国人民担保,但请你们不要笑。 这个星球属于某大型矿业公司,而我是一个被流放于此的监工,抱着本诗的监工。 太阳是紫色的,土地是赤色的。很明显,我是淡绿色的...  (展开)
Nameless one 2013-11-18 02:02:24

如果没有诗歌,"诗人”们将逃到哪里

米兰昆德拉在《生活在别处》中为主人公雅罗米尔设定了诗人这样一个角色,由此展开了对其一生的描述——或者说,剖析。按照小说的名字,可以将其分为“生活”和“别处”两大块,然而联系这两者的有力武器就是雅罗米尔的“诗歌” 在雅罗米尔的诗歌里,他拥有"勇气,...  (展开)
vanni 2013-09-25 23:00:01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版

活在当下,心怀别处

读的米兰昆德拉的第二部作品,《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是在书城里面站在读了几天读完的。这个作品是在手机上读完的。 生活在别处,让我想起了去年买的一本书——《活在当下》,那本书是看了几页就没有看下去了,给我感觉是心灵鸡汤类似的书籍。 还是来说说这本书吧,首先从书名开...  (展开)
大黄 2011-08-07 00:01:10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版

生活的最大冒险是冒险的不存在——浅谈昆德拉的幽默

本书在中国的流行本身就是一个昆德拉式的幽默。“生活在别处”本是昆给他所讽刺的“抒情年代”贴的一个标签(那个在人间的“彼岸世界”的照耀下的狂欢的年代!), 这份伟大的精神遗产却因此被它恶毒的讽刺者捎到了中国并呈现燎原之势。昆对“浪漫主义者”的戏仿太惟妙惟肖,以...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26 27 后页> (共525条)

订阅生活在别处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