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作者发表在《中国经营报》上的专栏文章修改而成,畅谈晚清改革,针砭时弊,反响热烈。
1909年,整整一百年前,在改良派、革命派、执政者等各方势力的推动下,垂死的清王朝进行了最后的自救努力。但那场看上去轰轰烈烈的改革最终在各方的极度失望下被暴力革命所吞噬。100年前的改革为何归于失败?旅澳清史学者雪珥在为我们再现那一段历史的同时,也试图能找到其中的答案。
1882年,朝鲜旧式军队因长时间领不到粮饷与新军发生冲突,拥立大院君重新摄政,史称壬午兵变。大清政府出兵“维和”,将大院君带回天津软禁,从此中国开...
国运1902改革利国、利君、利民,就是不利于官。权力的本质,既不是职位,也不是头衔,而是影响力。最为关键的问题在于,这种日益激进的改革民意其实是地方实力派...
在大清国的政治股市中,张之洞是绝无仅有的坚挺蓝筹股,熊市、牛市通吃。与张之洞那条持续走高的阳线相比,李鸿章则走出了一条阴阳不定的曲线,在甲午战争之...
真正令大清国如冰山般融化的绝非改革本身,也非亲贵典兵之类的高层权力分配,而是“信用”和“信任”的普遍缺失。。。。。。对任何改革措施都给予质疑。这种充满对抗...
2014-11-21 01:35:08说:“中国初办宪政,一切正在艰难,民意断难即恃,更不可妄恃强力。贵国现在热心主张收回权利,收回权利固属好事,然不知...
本书作者说清末的留学生,留美欧和留日的大有区别,留美欧的一般学习时间长和体系化,最终都成了专业化的近代人才。而留学日本的基本都是速成班出来的朋友,他们不关注...
作者先前是一个在政府里工作的秘书,后来辞职下海经商,他写的这本书可以说既是以一个小官幕僚的身份写的,又是以一个商人的口气写的,有点功利,全书上下离不开“利益...
天下为公?还是天下为私?!此为考量中国文化的正面显示,或为负面暴露的分水岭。 在中央集权分崩离析之际,便为人心显豁,人欲横流之时。 澳籍华人太平绅士民间学者雪...
发表于 2010-04-30 16:21 两难,还是两难。迟迟不敢动笔,那么多好评,我又错了! 诸多珍贵资料、史实,建设性论断,很有见地,言之有物,这是写史的优点。 言语调侃...
这本书是专栏的合集,分为八章,所以可以感觉到它内里文章的独立性,因此,即使你没有充足的时间连续阅读,也可以随手翻阅。但,这并不是说它没有思想性或者不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