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以后的数十年间,国内史学界有关中国近代历史的书写,基本上等同于中国革命史的书写。在业已“告别革命”的今天,我们不能仅仅简单地放弃、淡忘或者否定那些曾经长期沉迷的观念,而有必要追问,那些早已成为我们思想价值观念的革命话语和革命政治文化是如何建构起来的?又是如何演变的?由于近代中国革命离我们太近,我们常常因置身其中而对习以为常的问题缺乏敏感性。适度拉开一点距离,以一种“去熟悉化”的眼光来重新检视,也许能引发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考。本书的思考即就此而展开。
本书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考察民国政治,其突出特点在于“去熟悉化”,即对民国史的一些传统观点提出挑战,譬如关于民国县长和保长的政治、生活情境、关于国民党在西南联合大学的活动、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发展等等,都有新的诠释,也更接近历史的真实。
革命不是孤立发生的,革命史也不该孤立研究和写作。二十世纪中国革命应该放回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大视野下考察,不仅要研究革命,同时要研究不革命与反革命。传统政治...
为了实现“群众党”(所谓群众党也主要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并没有广泛渗入广大的市民社会中)的目标,中共大力发展党员,但实际效果有限,已经发展的党员在信仰和组织...
王奇生 著:《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社科文献出版社,2010年2月版,49元。 2008年11月,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杨师群在课堂上批判中国传统文化,内容...
封底说这本书是以“去熟悉化”的眼光来重新检视民国政治,但在我看来,所谓的“去熟悉化”还是太虚了点,从方法上看,我觉得王奇生主要的着力点还在于寻找制度结构(或...
作者详细阐述了革命词语在中国现代历史中的形成分析,和国民党是如何利用民族主义和革命历史观为自己夺取政权,捞取人心获取政治利益而服务的。所谓的革命与反革命在很...
(1)将担任学校及院系行政职务的一批叫兽拉入党内 (2)通过私人情谊拉拢叫兽入党 (3)叫兽大半志在利禄,党务工作不积极,应将组织与晋升联系起来,组织推荐叫兽到重...
正如标题“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所暗示的那样,本书作者试图摆脱传统的史学研究框架与方式,在大部分文章中将研究视角下移到个人与群体,探讨人的活动。我们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