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记忆的是一个经历了从四十年代抗日战争到九十年代“后文革”的文化人。他“既无旧恩可报,也无新功可求”,大半生都在小心翼翼地躲避思想罗网和政治漩涡。他以自己的为人处事实行了孔子所说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在政治清明的时候,用心做事、谨言慎行;在政治黑暗的时候,守拙安愚、有所不为。他痛苦于内,宁静于外,养成一种可称为“犬儒”的淡泊和怀疑。这种清醒自明帮助他度过苦闷迷茫、坎壈困顿的岁月,而终于没有变成一个忧郁者和厌世者。惟如此,才有了这里的文字见证。
在我居住的这个冷酷险恶的社会里,我必须绝口不表露自己的灵魂,也绝不诉说自己的愿望。一旦让人们瞥见我天性中较高尚的一面,他们就会把我撕裂成纷纷的碎片。
——罗庚•史密斯《白日梦》
这是徐贲先生为父亲徐干生编的文集,他说父亲晚年自述《复归的素人》中“素人”的意思是:一个自由自在的平常人。这是徐干生重新想做的人,是一种愿望。畏于文祸,憎于...
转自中青报 刘苏里 私人读书笔记 徐氏父子,徐干生、徐贲爷儿俩也。父因子名——徐干生《复归的素人》很大成分,因徐贲编辑、作序,推动了出版;子为父传——徐...
我不知道该如何描述自己和文字之间的关系,因为我对它们经常迷惑不解。停留于纸面的阅读带来的丰繁往往远胜于当面交谈时的心潮澎湃,同时也使人开始熟悉上述这种种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