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研究,历来颇盛,然多为传统文献学和文学史的探讨。《从礼仪化到世俗化:<诗经>的形成》作者从古文字学与语言学入手,进一步引入音乐考古学和民族音乐学的关注,对《诗经》各部分之多元的来源及历史变化赋予了新的解答。全书基于翔实的资料与客观的分析,认为《诗经》之“南”、“风”、“雅”、“颂”起初源于不同的乐器之名,其后发展为具有不同地方特色的音乐体式,因而反映了不同种族、不同地域所代表的不同文化。 从而,《诗经》的结集,伴随着商周文明的对抗与融合,经历了一个从礼仪化到世俗化、从标准化到地方化的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作者说把南、风、雅、颂的分类看成是乐器和时代、地域的不同。南是以为主;风是一般乐器;雅是以钮钟为主;颂即庸(镛)。 怎么感觉这类的考证有点捕风捉影、引申联系过...
上古三代,因传世记载真伪驳杂,出土文献隐奥难解,向来引得学界争论不休。《从礼仪化到世俗化:<诗经>的形成》一书,围绕《诗经》四种部类的起源和发展,讨论了...
這是一部以古文字学和音乐考古学相结合的方法来探寻《诗经》分类及其命名的渊源的书。 虽然书中结论未必完全切实(用作者自己的话,是“未能作结的结论”...
陈致先生的《从礼俗化到世俗化〈诗经〉的形成》是令笔者拍案叫绝的一篇论文。 第一点是比较功利的原因:笔者认为此文是一篇典范的论文,对于笔者今后撰写论文颇具指导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