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学认字 顾文豪 前人推重“读书须先认字”。在古人眼里,认字非仅是知晓字词读音,明晰字义词义,更要紧的是牵连背后的文化故实,以期对每个字词的衍变迁移有着切...
前一阵子,我在看电视,电视里出一个台湾老头儿(勉强称之为老头儿吧)在聊“既济”与“未既”,也就是“易”。 “易”是中国文化,我这样认为,并不是某人说的...
说来惭愧,身为大学中文老师,最怕一件事却是头次课堂点名,因为总会碰到一些不认识的名字。古人倒是会打圆场,“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但连姓名都...
《周易》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关于汉字的起源,有人说是伏羲氏造八卦书,有人说是仓颉造字,甚至还有人把神农氏与黄帝奉作文字始祖。至少我们现...
我很认旧,小时候爱去的,爱吃的,总是还好着。 去书店也总是拐到三联,先一楼再地下最后上三楼。去了三联吃饭也就那几家。越大越规律,几点几线也越来越习惯。不得说我...
去年年末之时,跟老先生上“许慎与《说文解字》”一课。那时节的北京,屋外很有些冷了,一屋子的人挤得满满当当、热气腾腾,听老先生讲许慎的生平、六书理论、《说...
我在《陈静读书》节目中听到过张大春的《聆听父亲》觉得文章写得特别好,看了这本书的简介一定又是一本好书。
“公鸡缓臭屁”——读张大春《认得几个字》 文/张洪彬 刊《南方教育时报》2013年1月6日B05版 笔者曾任教中学,常常遇到学生家长非常诚恳地拜托老师多管教管教他的孩子...
张大春似乎比我大不了几岁,所以我一直不好意思说我有点崇拜他。事实上,自从读了他的《小说稗类》我就很吃惊了,小说原来可以这样解析与思考!等到读了《聆听...
那天在各大图书排行榜上瞎逛,猛然瞧见一本《认得几个字》。点开看了一段书摘,有一个段子吸引我:张大春的小女孩张宜对哥哥张容说:“我踢你个恒河沙数。”看到“恒河...
似乎一个十分平常的意象,在张大春那里,都能够作为一个时空穿梭器、一个印象记忆发生器。无论是《城邦暴力团》还是《聆听父亲》,其中那亦真亦幻的人物与故事、那高超...
字里字外的世界 ——记张大春《认得几个字》 张素闻 你认得字吗?你或许认识几千字,甚至是个文字工作者,每天将汉字敲打得滴滴答答大珠小珠落玉盘,却...
1、乖字很不乖。家道穷,必乖—易经 2、黑:每天2个小时的晚餐时间,全家一起说话。大人小孩分享共同的话题。 3、对话觔斗云:你看悟空悟道的地方,叫做灵台方寸山,灵...
张大春的书我一共读过的三本,第一本小说稗类,第二本聆听父亲,《认得几个字》是第三本,且只读到67节。头一本书是理论,基本再现了作者的小说观与基本修为,我觉得就...
还未读这本书时,我也在做另一件事:到旧书店买了两册旧时中文系的教材,《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两册的内容正好从先秦到魏晋。买回来是为了抄写,抄写是为了学认繁体...
认字有盲点吗? 张大春的答案是:有。他用89个俯拾即是的例子告诉我们:穷尽我们之一生,未必能有机会完完整整地将听过,说过,读过,写过几千万次的某个字认识透彻。...
在年末忙得不知道要患得患失还是东南西北的每个晚上倒上热水像老年人泡脚时候捧起这本书断断续续花了1个多月才翻完。 说翻完因为感觉每翻本书就和翻字典一样。当然很多...
认得几个字这本书对我有极深刻的含义,一个我非常喜欢的妹子读了之后感觉喜欢上我了,因为她想到有我和她共同完成的蒙学,会教育出多么优秀的后代 实际上读序言的时候...
自己到底认得几个字呢? 也许成人的思维还不如那可爱儿童的哲思。 孩子眼里,大春是个啰嗦的父亲,喜欢穷紧张的父亲。大春经常在平日的生活细节之中发觉教育资...
孔乙己喝了一口酒,问咸亨酒店的年轻小伙计:“茴香豆的茴字有多少种写法,你知道么?” 这一幕讽刺多于敬佩,因为在那样的文章里,这只是读书人迂腐的例证...
三言二拍中的《醒世恒言》第二卷《三孝廉让位立高名》竟然解释了大春自序中的好几个问题: 1、识荆——唐代李白《与韩荆州书》:“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
高中的时候我们历史老师教我们,说在大学一定必做的两件事,一个是演讲,一个是读书。珍惜所有正是非正式演讲机会,锻炼自己的口才和交际,乃至脸皮。而说的读书,不是...
张大春绝对算得上学贯中西,但他女儿的名字却暴简单,大女儿叫张容,小女儿叫张宜。我们都姓张,然后我们家和他们家比,肯定是文盲,当我们取名字的方式却是如出一辙的...
这本书在读的过程中,创了个记录,就是有N多同学看到书名就忍不住要拿过去看看。我想每个人拿过去看的娃都是觉得自己应该不只认得几个字而已。then,翻了几页以后,充满...
每天翻开几页,好似多了一个老师,天天提点一二,受益匪浅。 中国的文字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瑰宝,但遗憾的是,看着浩瀚的文海,每每只能汪洋兴叹,其间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