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公墓》被誉为埃科继《玫瑰的名字》之后最精彩的小说。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下半叶的欧洲,主人公西莫尼尼一觉醒来,发现忘了自己是谁,失忆的恐慌与不安让他决定仿效弗洛伊德,对自己进行精神治疗。他通过写日记的方式,逐步从记忆的迷雾中寻回那个孤独的童年,被生活抽打的青年,以及在成为秘密警察的眼线以后,如何一步步成为一个背信弃义、随意出卖朋友、没有任何道德底线的人。他为各方所用,周旋于秘密警察、教会、阴谋家、革命者和御用文人之间,在半个欧洲从事间谍活动,策划暗杀,伪造反对犹太人和共济会的文书,谋取钱财。但正是他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居然成为十九世纪后半叶整个欧洲政治和历史发展的导向。
她是个魔鬼般的精灵,浑身散发着芳香,两肩无疑是裸露着的,又长又软的头发披在一起肩上,胸口因不信教者的罪恶的兽欲而急促地起伏着……
在《玫瑰的名字》结尾,大功告成、即将死去的阿德索这样写道:“很快我将进入这片广阔的沙漠之中,它平坦而浩瀚,在那里一颗慈悲的心将会得到无上的幸福,我将沉入超凡...
翁贝托·埃科的书这些年陆陆续续读了不少,个人最喜欢的《玫瑰的名字》和《波多里诺》严肃和趣味齐飞;《傅科摆》实在太掉书袋,读了一半放下了;《带着鲑鱼去旅行》、...
by 谷立立 1897年3月某个阴霾的清晨,一位行人穿越巴黎莫贝尔广场,来到一片旧城区。这里街巷连着街巷,纵横交错仿佛迷宫。他似乎在找寻什么,却又一无所获。如果他与翁...
这次埃科又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彻彻底底的坏人,西莫尼尼,他身上的标签没一个是善的,谎言制造者,小偷,伪造证件者,多面间谍,杀人犯等等。他的工作就是制造阴谋,或者...
2008年,76岁的艾柯在接受《巴黎评论》采访时说,他依然像西塞罗一样坚信“历史是人生的导师。”而后,在回答记者关于小说的虚构与真实性的问题时,他举了著名的《犹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