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的笔记(81)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Soyyo

    「六祖坛经」中:众生无边誓愿度,谓菩萨誓愿救度一切众生。烦恼无尽誓愿断,谓菩萨誓愿断除一切烦恼。法门无量誓愿学,谓菩萨誓愿学知一切佛法。佛道无上誓愿成,谓菩萨誓愿证得最高菩提。 能发大愿,何愁不能超越命数。昨日种种,如水东流,不再想它;今后种种,改过自新,超越命数,再生义理之身。 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2回应)

    2012-07-10 13:29:35   7人喜欢

  • 旗云

    每个人都有他应该做的事,每个人所能够做的,就是一心一意尽力去做我们知道应该做的事,而不要计较成败,这就是儒家“知命”的思想。知命就是承认世界本来客观存在的必然性,不为外在成败而萦怀牵累,做的这一点,也就能“永不言败”,也就是儒家所谓的“君子”。“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2012-03-04 23:11:41   4人喜欢

  • 小鹿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了凡四训》第一篇读书笔记。 其实上大三之前,我都不知道“中华经典”里面有这么一本书。是的,一点都没听说过。后来,听到了学校企业管理老师,刘某强“副”教授,他老人家几次在课堂上,给我这类low学生普及《了凡四训》的知识,那我就觉得,我有必要看看了,最起码有个了解。 坦率的讲,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我不相信宗教。更不相信“形而上学”。(别喷我)但是,《了凡四训》的精辟之处在于,尽管第一篇“立命之学”...

    2019-03-14 20:20:29   2人喜欢

  • Me (阳光隆重的午后。)

    了凡先生指出面对别人过失或错误时应有的态度。 第一,从情理上分析,理解并原谅别人。 <无量寿经>说:"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这是因为他的长辈、父母不懂仁义道德,没有好好好好地教导他,所以他才会犯错误。 <大智度论>上说:"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慈以喜乐因缘与众生,大悲以离苦因缘与众生。 佛教悲观的内容分为利他和平等两方面。 第二,自省。 假如我们听到诽谤的话,要能做...

    2012-08-31 22:10:48   2人喜欢

  • 無逸

    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

    2013-11-10 11:56:34   1人喜欢

  • shalongbasi

    古语云:“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2012-11-03 21:38:45   1人喜欢

  • shalongbasi

    随缘济众,其类至繁,约言其纲,大约有十: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才作福;第八,护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长;第十,爱惜物命。 善行十纲。

    2012-11-03 21:26:16   1人喜欢

  • 已注销 (认清生活的真相并仍然热爱它。)

    汝二十年来,被他算定,不曾转动一毫,岂非是凡夫? 极善的人,福德随其行善而日渐增长,所以他的命运就不是定数,极恶的人,其原本可能有的福德反而随着他的造恶而日趋折损,所以他的命运也不能被算定,这一切都要看他们的造业。而了凡先生自从被孔先生断定命数以后,二十年来完全没有做任何努力而为命运所拘,不曾转动命运丝毫,实为命数所转。说到这个“转”字《六组坛经》中有一段记载可以给我们的人生态度和思维方式提供一...

    2012-04-08 12:15:30   1人喜欢

  • 旗云

    宋真宗赵恒有《劝学篇》:“当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2012-03-04 23:24:28   1人喜欢

  • 叔山無趾 (自由 宁静 闲暇)

    本页在解释中此处书中说引述庄子的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我查证并非出自庄子,而是出自三国志·魏·李康《运命论》:“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鉴不远,覆车继轨。”   (1回应)

    2011-04-05 22:21:12   1人喜欢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后页>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