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三十年的笔记(230)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chrome233

      (7回应)

    2020-02-29 19:35:10   60人喜欢

  • 晨曦 (迷茫中寻找希望)

    1、 关于中国公司的所有判断与结论往往建立在一些感性的、个人观察的,甚至是灵感性的基础之上,这已经成为国际沟通最巨大的障碍。于是,如何为零碎的中国当代企业史留下一些东西,成为了一个忽然凸现出来的课题。 2、一位温州小官吏曾慨然地对我说,“很多时候,改革是从违规开始的。”谁都听得出他这句话中所挥散着的清醒、无奈和绝然,你可以反驳他,打击他,蔑视他,但你却无法让他停止,因为,他几乎是在代替历史一字一句...

    2015-06-12 16:41:25   4人喜欢

  • 暖言巷陌 (无穷远方 无数的人 都和你我有关)

    1978年11月27日,中国科学院计算所34岁的工程技术员柳传志按时上班,走进办公室前他先到传达室拎了一把热水瓶,跟老保安开了几句玩笑,然后从写着自己名字的信格里取出了当日的《人民日报》,一般来说他整个上午都将在读报中度过。20多年后,他回忆说: “记得1978年,我第一次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一篇关于如何养牛的文章,让我激动不已。自打‘文化大革命’以来,报纸一登就全是革命,全是斗争,全是社论。在当时养鸡、种菜全...   (10回应)

    2011-07-15 09:35:01   4人喜欢

  • Jounty

    如果在1978年,我们就清楚的知道中国与世界的差距竟然有那么大,我不知道我们是否还有追赶的勇气。   (1回应)

    2013-11-18 10:16:33   2人喜欢

  • 波妞 (怎么高兴怎么活)

    我常常用沃尔特·李普曼的一段话来勉励自己,这位美国传媒史上最伟大的记者在他的70岁生日宴会上说:“我们以由表及里、由近及远的探求为己任,我们去推敲、去归纳、去想象和推测内部正在发生什么事情,它的昨天意味着什么,明天又可能意味着什么。在这里,我们所做的只是每个主权公民应该做的事情,只不过其他人没有时间和兴趣来做罢了。这就是我们的职业,一个不简单的职业。我们有权为之感到自豪,我们有权为之感到高兴,因...

    2012-09-05 18:31:10   2人喜欢

  • 超超 (I'll be there, you know.)

    戴尔和思科的出现,基本上代表了日后新技术公司的两种成长路径:独一无二的商业渠道模式,或高度垄断的核心技术优势。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公司与美国公司之间的距离,并不在于创始资本的大小,而在于各自对产业成长的视野和理解的差距。 <原文开始></原文结束> 视野和理解

    2012-07-01 23:22:44   1人喜欢

  • inotu

    2012-5-17 ---------- 巨额的财富和无限制的权利一样,是所有人最难适应的东西。 但不为生计操心奔波的经济条件却是孕育自由灵魂的最佳土壤。 产权,还是产权。 每次的成功都或多或少是抵制诱惑的结果。

    2012-05-17 13:38:52   2人喜欢

  • 杭州回忆路

    作为初读者,对经济政治环境也是一无所知,单看前半部分,1992年以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更多依赖于政策的倾向,以及你对待变化的看法 “存活下来的物种,不是那些最强大的物种,也不是那些智力最高的种群,而是那些对变化做出最积极反应的物种”自然界的规律一运用到市场也依旧实用。其实我觉得这句话用一个很通俗的语句可以表达,为了生存,不改变就是坐着等死,何必呢!

    2012-05-14 16:15:53   2人喜欢

  • dreay64

    2021-05-17 23:19:48   1人喜欢

  • 隐匿玩家

    关键词:奔腾不复、沉浮激荡、自强不息 导语:“我们每一个人从来都不是观光客,伟大的梦想将继续从茫茫无边的草根中轰然诞生,那种追求世俗的本身,也具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浪漫主义诗意。” 《激荡三十年》叙述的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到2008年的企业史,这部企业史从时间跨度上来讲,谈不上恢宏磅礴,但也足够曲折激荡!本书从企业这一微观主体出发,记述了那些年企业以及企业家们的兴衰荣辱,同时也折射出我国在发展经济的探索之路...

    2020-12-07 18:05:45   1人喜欢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22 23 后页>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激荡三十年

>激荡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