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的书评 (69)

Non aliud 2014-09-23 05:59:10 商务印书馆2001版

导航之书:不读此书,无以与言中国史

不读此书,不知道史学的分期具有如此重要意义。传统唯物史观挟马列意识形态以自重,对中国历史强行开辟原始-奴隶-封建-资本-初社共等五阶段,致使中国传统面目模糊,滋生由于认知障碍而来的是非观,即,支持现代即一概否定传统,反对现代则一概肯定传统。这里历史单线进...  (展开)
徐强 2007-09-08 22:20:01 商务印书馆2001版

理想的人格是“文武兼备”

理想的人格是“文武兼备” ——蠹鱼笔记(12) □/徐强 凡在社会占有地位的人,必须都是文武兼备、名副其实的真君子。非等此点达到,传统社会的虚伪污浊不能洗清。(雷海宗《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蠹鱼案】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写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两塾师邻村居...  (展开)
2011-06-23 21:06:27 中华书局2005版

读书有记-----《中国的兵》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雷海宗的《中国的兵》一书很薄,我阅读速度奇慢,也就花了一个下午。是一本主观性非常强的书籍,属于非让你接受他观念不可的那种类型,我就喜欢这样的。一本历史书要是失去了作者的观点,而追求所谓客观史实,那就不叫历史书了,应该改叫做叫历史文献。 比如春秋和战国这两个...  (展开)
话分明 2013-03-04 15:52:35 中华书局2012版

哀其不幸,恨其不武

武德不兴是中国两千年来去不掉的顽疾。武德不兴的直接原因是贵族阶层对当兵的义务的放弃。本书将中华文化的弊端,归结为缺乏尚武精神,似非厚诬。但作者自己也说过,每个时代对过去历史的总结,都是为现实服务的。30年代的中国屈折于列强的淫威之下,自然是奢谈文治而独唱武功...  (展开)
叔山無趾 2020-04-26 12:12:35 中华书局2012版

史学研究的两种倾向—“论”与“史”

我所认识的中国史研究,大致有两种不同倾向的路径。 一是讲究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强调史在前,论在后,强调对历史细节的考据。这派上承乾嘉,至今是史学主流,代表人物很多,比如陈寅恪、田余庆等诸名家。这类学术作品的特点是特别重视史料辨析,论证,强调史料本身超过由此得...  (展开)
J&W 2014-05-15 11:50:22 中华书局2012版

中华书局《中国的兵》与雷先生自定之《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今按:相比商务印书馆的版本,中华书局不径取雷先生自定之文集重印,删节增补,可能多少是有些原因在内的。乔治忠先生对近些年雷海宗热的现象有评论文章,转载于下。里面提到的问题不假,第三节又与本书颇有关。但通篇语气措辞如此,必然事出有因。近来听说是雷海宗(及其弟子...  (展开)
龙庭皓月 2019-05-15 14:54:24 岳麓书社2010版

主要内容及简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第一篇中,作者痛陈春秋战国之后文官武将分化的弊病,指出中国历来备受外族入侵是兵制的问题,认为“文武兼备的人比较有光明坦白的人格”,“文武兼备的社会也是光明坦白的社会”。可是文武分化是发展趋势,把中国的问题全部归结于文武不能兼备的问题,归结于兵制衰落的问题...  (展开)
尘埃落定 2019-10-21 18:21:33 商务印书馆2001版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赤佬是上海方言中的骂人话,如果溯源,这个词最初的代指却有点让人意外——宋《江邻几杂志》有云 :“ 都下鄙俗, 目军人为赤老。莫原其意, 缘尺籍得此名耶?” “ 尺 籍”指军中花名 册, 军人皆入尺籍, 而 尺与赤通, 故军人被鄙称为“ 赤老” 。 老亦通“ 佬” , 故后作“ 赤佬”...  (展开)
流惜子 2013-08-22 20:05:13 商务印书馆2001版

东西皆是如此

读了雷先生《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后,更觉此书观点于罗马史颇有启发,种种悲剧以惊人的相似同样出现在西方的庞大帝国,不同的是这个帝国的结局是轰然倒塌,个中缘由,怕是与兵脱不开关系。 书中对尚武之风和从军意识的提倡,恐怕放在罗马兴盛的过程中,其意义将会更加明显...  (展开)
gee 2012-09-21 18:52:32 商务印书馆2001版

不信血性唤不回

  我学过的课文里最难忘的一篇,是《唐雎不辱使命》,其中的一句“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展开)
史宁同学 2011-01-17 22:04:32 吉林出版集团2010版

非常史论盼复兴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近读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民国学术丛刊之《文化形态史观·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一书,颇多感触。由这套丛书所选书目可以看出该丛书着眼于民国时期较有光彩但多被后世所忽略与遗忘的学术典范。如这本《文化形态史观·中文化与中国的兵》,作者是曾经赫赫有名的史...  (展开)
碧月清风 2018-12-28 14:15:07 北京出版社2016版

你真的明白“忠孝不能两全”的意思吗?

“忠孝不能两全”,这样的话你一定听过,听过也就听过,却并不真正懂得其中的深层含义。在家尽孝,在国尽忠,这是忠孝的基本含义,忠孝是中国文化最基本的道德价值观,尽忠尽孝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观念。“忠孝不能两全”又是难以跨越的一道咒符。 回想一下,我们是...  (展开)
雾凇 2018-07-27 20:42:41 北京出版社2016版

为什么春秋时代多君子?

“春秋大义”代表了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可贵精神,能辨是非、知善恶、分正邪。也正是在春秋时期,士大夫中出现了很多磊落君子,以种种弘扬大义的行为流芳百世。 为什么春秋时代多君子?这里面含有深层次的文化原因。雷海宗在《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一书中,对中国兵制演变和家族、...  (展开)
隐名者 2012-11-24 10:00:06 商务印书馆2001版

一本在救亡里谈建国的书

雷先生博闻广识而关心国事,写出来的东西往往高屋建瓴。在抗战的年代,雷先生不但热情赞美前方为国捐躯的军人而激烈批评后方懦弱的知识分子,更清醒的认识到在建国前进行历史及民族反思的重要性。这本书里的文章就诞生于这种激烈和冷静的拉扯中,所以其中有粗糙的方法、仓促的...  (展开)
吴望芝 2009-08-22 14:24:43 商务印书馆2001版

无兵之文化与再建文化之兵

无兵之文化与再建文化之兵  ——读《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发覆 作者:宛陵生      历来史家关于兵的记载多偏于制度方面,对于兵的精神反不十分注意。雷海宗先生生于“百年并无事,竟出大清朝”的晚清,长于“不知当几人称王、几人称帝”的“英雄”辈出之乱世,面对...  (展开)
行吾 2020-03-13 21:12:38 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版

非如此,不能有光明磊落的人格!新冠疫情期间居家读书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疫期居家,虽索然无趣,但也最是读书的好时候。近读《中国的文化与中国的兵》一书,是史学先辈雷海宗先生于抗战期间所撰,其中自有鼓舞民气、树立必胜之信心的寄托。我记得这本书是在其他书里偶然看到的,出于好奇之瘾于2018年网购得来,但一直竖之短阁,未尝取阅,近来在书架...  (展开)
心砚 2019-12-24 14:37:49 中华书局2012版

我们都是“伪君子”?

2015年3月30日,山东大学体育学院下发“关于开展2014年度本科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考试补考预报名的通知”,这次补考的报名对象是:在2014年10月—11月的考试中,总成绩低于60分者;或者因其他原因未能参加上次考试的山东大学在读本科生。对于每年都要进行的“国家体测”...  (展开)
clare 2019-09-10 22:21:06 商务印书馆2014版

另一视角看兵制

颇有争议的一本小册子,读来酣畅淋漓。反对者则给戴上抗战时期知识分子短暂军事化思潮的代表,雷海宗先生等“战国策派”也一度被打为右派而湮没于历史洪流之中。套用公司治理的框架,可能更好理解其观点。关键不在于兵制孰优孰劣,而在于其背后的形成机理: 1. 秦汉以上,列国...  (展开)
登临送目 2017-07-13 22:09:52 商务印书馆2014版

雷海宗《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李金铮说:“那是一个容易出大师的时代。”《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成书于抗战爆发前后,作者有感于国家的贫弱,努力从历史上找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再加上斯宾格勒文化形态史观的影响,才写出了这本书,提出了“无兵的文化”的命题。今日看来,很显粗糙。但是这一理论毕竟自成一体...  (展开)
圣卡奇亚诺 2016-12-21 21:57:36 商务印书馆2001版

石田上的种子

制度的变迁本身无足轻重,精神是明了民族盛衰的一个方法。——雷海宗 历代史家关于兵的记载多偏于制度方面,对于兵的精神反而并不十分注意。 西周的兵制无从稽考,后世理想的记载不足为凭。那时一定是所有的贵族都当兵,一般平民不当兵。根据《国语》,春秋时代...  (展开)
<前页 1 2 3 4 后页> (共69条)

订阅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