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是作者在台湾大学讲授同名课程二十余年的累积成果。
这部书延续了课程的特点,以现存的、看得见的作品为基础,分主题、按时间讲授了中国美术的方方面面,包括绘画、书法、雕塑、陶瓷等。
作者终身从事传统艺术研究工作,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任职数十年,接触了大量珍贵的美术作品。他学养深厚,在讲解时不限于作品本身,还涉及作品相关社会背景、人物、故事种种方面,甚至通过与西方画对比,在东西方文化的比较中碰撞出新观点、新火花。
--------
编辑推荐:
1. 四十年台北“故宫”研究,二十年台湾大学授课,台北“故宫”博物院前副院长毕生经验传授;走遍名山大川、饱览八代内府珍藏之后的思想精华所聚。
2. 揭开千年艺术史谜团。
蒋勋先生回忆他当年在台北“故宫”跟随李霖灿先生学画时说,1960年代,李霖灿先生发现了藏在《溪山行旅图》中画家的名字——范宽。到目前为止,世界公认的典型的、没有人怀疑的范宽(作品),只有这一件。李霖灿先生揭开了近一千年来艺术史上的困惑与谜团。
3. 李霖灿心血之大成,涵盖中国美术各个门类,有史诗般的宏大视野和问题意识。
4. 在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搭建一座桥,不仅是美术入门的上乘引导书,还是每个人的案头良伴。
5. 作者既有高超的讲故事能力,又有深厚的历史学术功底,静态的艺术作品和历史故事在李霖灿的娓娓道来中,如动态电影般生动有趣,让人身临其境。
6. 美术与文学相得益彰,历史与哲思美妙融合,堪称人文典范。
-------------------
赞誉推荐:
老师20年间念兹在兹,不断用心地把每个单元整理修改再润色,掌故丛谈、笔记小说、考古资料,旧学新知互相浚发,旁征博引内容丰富。他不作前五百年、后五百年的掉书袋,叫读者望而生畏。史稿篇篇文字优美,易读、好懂,引人入胜。
——张临生 震旦艺术博物馆馆长,台北故宫博物院前副院长
静态的历史故事经过李先生细腻的描述,画中人物场景气氛就像动态电影一般,让人有身历其境的临场感。……全书除了引人入胜的内容外,诠释中国艺术之简练精准语汇更是俯拾皆是,……重读一遍《中国美术史稿》,越发领会李霖灿先生一生如上水船般积累的学问功夫,也更加感伤一代大师之陨落。然而,随着他生动风趣夹叙夹述的篇章,心境豁然年轻起来。
——朱惠良 台北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
好书值得一读再读,李老师的这本经典著作,更不在话下。细心的读者当会发现它们不只是美术文化的最佳引导书,篇篇也如散文般清淡幽奥,更是结合李老师生活哲理的现代人的案头良伴。美术与文学的相得益彰,也是文学与哲思的美妙结合,三者合而为一,李老师透过著作为世人留下了可贵的人文典范。
——李贤文 《雄狮美术》创办人
---------
延续阅读:《李霖灿读画四十年》
南宋 林椿的 山茶霁雪,作者回忆在国立艺时冒雪去小孤山看山茶的经历。。雪中西湖我没见过,山茶也不知道在哪里种,小孤山是不是就是孤山。。不知道有没有机会看到...
为什么高开低走,五代北宋开始山水画黄金时代,是因为北方的风景受到作者推崇吗?。。后面一路命名到白铁时代,有点雷。
第7段的原文是:「歡不可以瀆,寵不可以專。專實生慢,愛則極遷。致盈必損,理有固然。美者自美,翻以取尤。冶容求好,君子所仇。結恩而絕,實此之由顧虎頭因文生情...
我对“美术”两个字的认识,大概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的。那个时候有美术课,我还记得老师给我们讲三原色、三基色。后来我妈给我报了个班,让我跟着学校里的美术老师学画...
“忽然一道光线射过来,在那一群行旅人物之后,夹在树木之间,范宽二字名款赫然呈现。“ 许多年之后,面对《中国美术史》,李霖灿先生准会想起,他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发现...
虽说艺术相通,但仅就绘画言,鉴赏西方绘画和中国绘画便大不相同。后者似乎更少可量化的“硬指标”,主观代入感要强烈得多。这其中固然有文化的意味,画中渗透各个时期...
前些日子孩子在背王维的《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我觉得王维写出了画的永恒美。可近来读李霖灿先生的《中国美术史》我不由得感慨:...
中华上下五千年,泱泱大国,历史源远流长,文明璀璨光辉,留下了无数让现代人叹为观止、美不胜收的的艺术珍宝与古董文物。 《中国美术史》这本书,十分系统地讲解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