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尝的科学的书评 (52)

烈桑 2017-07-22 14:23:02

新科普:用食物重建人类进化史的科学认知

读《品尝的科学》的时候,刚好周末的家庭读书聚会,小学二年级的侄女看注音版的《老人与海》,而我们的人民教师菜菜在看叔本华。 读到兴起,我们互相交流,侄女问为什么老人说“我最喜欢罐装的啤酒”,啤酒好喝吗,为什么要喝啤酒了,侄女甚至表示也想尝尝。正好想起我手中这本...  (展开)
药山 2018-01-04 21:48:25

科学的品尝与品尝的科学

似乎每个人的口味都不太一样,以前,我们理解为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舌头上的味蕾感受能力不一样导致的。在上大学的时候,曾经看到过一张叫作“波林图”的味觉地图,认为味蕾对不同味道的感受器官分布在舌头的不同位置,比如舌尖对甜味敏感,舌根对苦味敏感,舌头两侧则对酸味和咸...  (展开)
Molly呢喃 2017-06-15 10:54:20

味道的奥秘

文 | Molly 孟子曰:“口之于味,有同嗜焉。”即口对于味道,有相同的嗜好,比如对于甜食,几乎没有人会讨厌,水果、蛋糕、冰淇淋、糖,甜甜圈等,总有一种是甜是你喜欢的,甜食让人愉悦也是公认的感受。当然也不是每种味道都能得到一致的认可,比如辣和苦,有人无辣不欢,有人...  (展开)
吴琼Cissy 2017-08-04 11:57:36

你觉得苦,多半是因为你没有办法调出甜

有些食物虽然没有吃过,但是看过别人描述的精致,就像惊鸿一瞥,看了就再也忘不掉。 想起电影《返老还童》本杰明在船上回忆起他推荐的鱼子酱和伏特加混合在一起吃,他说“不要一次吃完,小口吃,含着鱼子酱,再喝一口伏特加,简直是人间美味。”于是鱼子酱和伏特加的搭配就令...  (展开)
吴玫 2017-06-12 11:29:43

《品尝的科学》:给吃货正名的书来了

多少个回合的被吐槽加自嘲?“吃货”这个称号终于变成了一个中性词。尽管如此,“人”被一个“货”字指代,其中的奚落和不屑还是显而易见的。其实,不待见好吃的人,并不始于“吃货”这个词诞生时,“好吃懒做”这个固定搭配也许没有进入现代汉语词典,可是,我小的时候它就已...  (展开)
行走的书架 2017-08-20 19:05:43

满足好奇心的一本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关于“辣”,你能想到些什么呢? 是四川火锅里上下翻腾的红辣椒?是辣子鸡丁、水煮肉片、麻辣香锅?还是一边用手扇着风,一边又忍不住夹起一块的纠结? 以前我觉得自己知道不少。但读了John McQuaid的《品尝的科学》后,我才发现——关于辣,我确实一无所知。 辣味江湖 “有人...  (展开)
李戚 2017-08-01 15:24:34

基因里的五味神

我一贯非常爱看吃食类的书,远有唐鲁孙,中有蔡澜,近有殳俏,读他们的书如同开席,但我最喜欢汪曾祺老先生。汪老不专写吃,但信笔拈来,就是滋味。他的笔下曾写过一位在国子监当过差的祭酒老人,老人的说法儿是:“哪儿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五味神在北...  (展开)
莱克西 2017-07-24 10:33:14

口味偏好背后的科学故事

每次端午节的时候,关于吃甜粽子还是咸粽子都会在微博上引起一阵“血雨腥风”,说实话,作为一个北方人,我真的无法理解肉粽的存在,类似的争论还有汤圆吃甜的还是吃咸的?豆腐脑吃甜的还是吃咸的?粽子吃甜的还是吃咸的?番茄炒蛋放糖还是放盐?所以到底是什么造成了人与人口...  (展开)
rice pudding 2017-06-11 22:30:21

为什么我们永远吃得下甜点?

甜品dessert,这一次来自于法语中的desservir,原意为“不再上菜”或用餐结束时清理桌面。所以甜食本来就是属于另一个胃的,我们在正餐之后,我们在两餐之间,加入甜品,无论正餐吃得多满足,我们总能在甜品上桌的一霎那本能的拿起勺子向它迎去。而这一切,当然是有科学依据的...  (展开)
Ma尼卡 2019-09-26 08:54:03

食物与我们的关系:从供能燃料到又爱又恨的怪物

“民以食为天”。食物是指能够满足机体正常生理和生化 能量 需求,并 延续 正常寿命的物质。我们的饮食文化,从采集时期的生肉到学会用火、发酵......再到现在琳琅满目的食物种类。可以说,人类的发展历程也透射出了食物的演变过程。 食物像燃油一般,给我提供能量,让我们维持...  (展开)
Ashley 2017-09-02 15:35:01

“吃”的学科,深入探讨

就“品尝”而言,都能写成一本书。这书让我充满好奇。吃是人类以及动物、甚至是某些植物的本能,但是人类的吃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皮,甚至在吃的过程中尝试各种味道,以官方的语言来讲,就是“品尝”,尝一种味道,品一种感觉。在《品尝的科学:从地球生命令的第一口,到饮食科...  (展开)
Luna3.0 2017-08-22 14:24:57

《品尝的科学》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第一章 味觉地图 实证主义心理学家波林的失误。 他把舌头分区感知五味的理论制成味觉地图误导了一代人。 这个不严谨的错误之所以被放任流行了很长一段时间,并且现在还在烹饪界某些领域十分活跃,可能归因于味觉研究一直位于边缘地带,被视作不太值得研究的主题。 舌头上确实存...  (展开)
抚顺读书人 2017-07-24 14:57:41

用科学研究味道

用科学研究味道《品尝的科学》 科学无禁区,但是却有重点,对于人类的感官来说,视觉、听觉早就被研究得十分透彻了,但是味觉和嗅觉相比之下,就差得远了。 这本书就是用生动的语言来讲述人类用科学精神来研究味道的历史。从这个角度来看味道,的确耳目一新。 书写...  (展开)
十块钱好奇大王 2017-08-06 20:30:43

品尝的科学,吃货的武器

文/十块钱好奇大王 给大家描述一下我自己,你们来评估我算不算得上是一个吃货。 首先,我查了我的信用卡账单,我的钱不是花在吃饭上,就是花在买水果上,恩格尔系数超过70%;其次,我的周末以做饭为目标,在厨房挥汗如雨2小时,就只为吃上一口鲜美迸汁的肉;最后,我从来没有...  (展开)
碧月清风 2017-08-03 16:09:54

食有味:通向非凡的品尝之路

众所周知,饮食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谓民以食为天。如今,遍布城乡的各种大大小小的餐馆、饭店,花样繁缛的各色菜系,色、香、味、形俱全的菜肴琳琅满目,令人大有应接不暇之感。饮食的影响无所不在,人们于路上相遇,每每一句:“吃了吗?”简...  (展开)
ly的读享生活 2017-05-16 09:23:17

口味,人类无形的身份证

美国记者约翰·麦奎德曾凭借《毁灭之路:新奥尔良的破坏与超级风暴来袭》一书获普利策奖。近作《品尝的科学》延续他对科学的缜密思考以及对人与环境的独特见解。 苦甜辣咸鲜,滋味各不同。很明显,舌头是基本感受器。埃德温·加里格斯·波林的“味觉地图”曾经在20世纪中期风行...  (展开)
兔子钰 2017-11-26 18:56:48

吃货们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答案都在这里啦!

总听人说,吃货有义务比普通人更有文化。但说到有文化,谁也比不上麦奎德这位学术派吃货。 约翰·麦奎德毕业于耶鲁大学,曾在《史密森杂志》《华盛顿邮报》《连线》等著名杂志上发表文章,他的作品还拿过美国科学促进会、美国生物科学协会和国际专业烹饪协会的大奖。 emmm……...  (展开)
北风来袭 2017-10-14 11:50:36

味道究竟从哪里来向哪里去——评《品尝的科学》

“胃不会听命于理智,而且会屈服于幻觉与错觉的力量。”美食的诱惑始终是人世间最大的诱惑之一。即使你已经下定决心减肥,但在面对美食时仍然会轻易的失去抵抗力。这就是味道的力量。《品尝的科学》正是一本关于味道的科普著作。 人有五官,各负其责,五种感觉,妙不可言,尤...  (展开)
乡村土狼 2017-08-07 13:50:17

吃货的进化史

吃货的进化史 评《品尝的科学》 周末的早上,懒懒地起床之后,为自己泡一杯茶,看一会书之后准备早餐,昨晚已经“智能设置”熬好的大米粥,到市场买的豆沙饼,以及拌的黄瓜凉菜便是今天的早餐了。家里人都偏喜欢清淡一些,这种早餐几乎每天都在正常地延续,以至于我们都毫不在...  (展开)
TinOO 2017-06-28 08:29:48

你们这些没有灵魂的西红柿

超级市场里的西红柿,为了在超市里摆起来好看才培植出来的,它们的颜色鲜红欲滴,形状圆鼓鼓…...经过长期运输,也能保持最佳外形,不过这样的西红柿并不好吃。为了符合市场和农民的需求,那些复杂的味道都在培养的过程中消失了。 据说一般做菜不好的人,也能轻松驾驭西红柿炒...  (展开)
<前页 1 2 3 后页> (共52条)

订阅品尝的科学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