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心理学与藏传佛教的笔记(29)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𓃰𓃠𓆞 (?)

    我们过一条大河时,如果没有搭乘一条船,也没有一位船夫,那么我们可能会淹死,或者会被激流带走,没法抵达对岸。如果有一位船夫,我们就能在他的帮助下安全着陆。 了解跳入黑暗的无意识有多么恐怖 完全知晓心灵爆发的潜能,这一潜能天然地蕴含在其“作品”之中。 佛陀从不将他的教导强加于人,藏传佛教遵循了这一点。只有学生怀着严肃的意图,发出真诚的请求时,老师才能教他。西藏的教师们相信,寻找、请求等这些行动能激发出...

    2018-06-28 10:12:56   1人喜欢

  • 𓃰𓃠𓆞 (?)

    你那制造幻觉的总头目,既你自私自利的小我,以及仿若小我的“大臣”的贪嗔痴三毒,都在蓝色的至福能量中被净化了。你那个摇摆不定、疑虑重重的头脑——忽而“可能是这个”,忽而“可能是那个”,也被净化了。你那狭窄的,聚焦点过于微小而看不到全局的心胸,也被净化了。你的头脑(mind)充满了光的能(69页:)量,你的心(heart)就像蓝色的天空,了悟了宇宙实相,含纳了无限的空间。 心智创造出的神祇具有相当的活力,能够对...

    2018-06-27 19:25:04   1人喜欢

  • 阿鱼 (静水流深)

    第二版前言 1. 简单说来,社会有一种倾向,从逻各斯(logos)——分析、判断和划分(divide)的纯粹的智性——摆脱出来,转向厄诺斯(Eros)——链接、彼此相关,互相依存。这种转变触及了我们的深层内在,促使我们向更大的次元、难以言传的生与死的奥秘敞开;带给了我们灵性的转化,而这正是藏传佛教与荣格的工作重心所在。 第一章 1. “人就是自己的导师,并没有一个高高在上的存有或力量评判和决定着他的命运。”佛陀,以及...

    2015-12-03 08:49:21   1人喜欢

  • 赤雅

    这是对立的辩证法,大乘佛教“中道”哲学的主题,含纳一切。谭催修习者更关注如何通过练习直接达到这个状态。 此刻,大慈大悲升起, 空性一览无余、真实不虚。 我一直寻找那合二为一之路, 日夜练习不息。 藏传佛教中合二为一的象征是双身佛(yab-yum)。在西藏的宗教艺术中,可看到父神与母神拥抱的画面,即是来自冥想时的灵感,又表达了冥想时经验的意象。葛文达喇嘛说,这个象征和性没有一点关系,仅仅描绘了男性原则与女性...

    2015-07-25 11:33:52   1人喜欢

  • 圆圆

    仍然有太多人在往外看,一些人相信胜利的幻觉,相信权力会带来胜利,一些人相信法律和条约还有一些人再一次投入到推翻现存秩序的运动中。有很少人往内看,看向他们自己,很少人扪心自问如果海个人试着清除存在于自己身上的老旧秩序,试着将他在海一个街角的布道用于自己的内心,试着将这些规则运用在自己身上,而不是一直期望他的同胞们来做这些事,那么人类社会就可能不会终结。每一个体都需要革命,需要在内在做除法,需要推...

    2022-07-18 10:46:45

  • 做饭散步

    矛盾的地方,抛开社会谈这些形而上的东西都是耍流氓。

    2021-08-19 23:06:16

  • 做饭散步

    我一直以为无意识是负面的,原来无意识也有正面意义。无意识更有智慧,只是无意识做出的行为很多时候,人的意识层面并不认同,所以会出现拧巴和痛苦。

    2021-08-18 21:54:52

  • 𓃰𓃠𓆞 (?)

    金刚乘中的神人同形元素,并不是因缺乏智性的理解(像原始人那样)而生成的,而是源于意识的渴望,渴望穿透智性和推理直接深入觉知的实相。抵达觉知的实相不能靠建造理性的信念、理想和目标,只有在有意识地“洞穿”心智所有层面之后才能获得,而逻辑思辨和散乱地思考并不能带来这一“洞穿”。 只有内在意象具有强大的力量时,这样的洞穿和转化才有可能。其原初意象或者“原型”构建了我们的心灵法则。就像种子一样,这些意象沉...

    2018-06-28 11:54:36

  • 𓃰𓃠𓆞 (?)

    培养警觉之心的觉知,在此基础之上,会用到更复杂的技术,叫做“金刚乘”,也就是观想。 修习者会观想各种复杂的心智意象——那些平静的、美丽的、愤怒的、可怕的神祇;修习者与这些神祇同化,并相信他们会指引其穿越这个过程。 每一个神祇都对应着个体重要的内在力量。借由和这些神祇联结,冥想者也就和自身的力量建立了联结。这些力量或正面或负面,借由利用或转化它们,冥想者进入了更高的意识状态。这些方法全都基于这样一...

    2018-06-27 19:04:10

  • 𓃰𓃠𓆞 (?)

    仅仅是哲学和形而上学的思(63页:)索、抽象的思考并不会对个体生命带来影响。只有经由直接体验获得的知识才有生命力。正因为如此,佛陀在被问及绝对的本质这一哲学问题(究竟真理)时,保持了“高贵的沉默”。他并没有指出一个解决方法,而是坚持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找到存在的根本答案,不是通过理智和逻辑思考,而要发展出更高的觉知:菩提。 这一绝对的、无限的神圣真理不能被概念化,而只能在我们之内被意识到。 佛陀的...

    2018-06-27 17:47:02

<前页 1 2 3 后页>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荣格心理学与藏传佛教

>荣格心理学与藏传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