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学与跨文化研究的笔记(5)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煜茗

    在十九世纪,以天才无意识创造的理论为基础,施莱尔马赫曾说,阐释的任务是最终比作者本人理解得更好,但在二十世纪的阐释学理论中,伽达默尔强调理解者各自的视野和阐释的多元,认为只要有理解,就一定是不同的理解,但不必是更好的理解。如果阐释知识让我们知道理解和解释有多种可能,既不提供一个唯一可靠的理解,也不提供一个可以让人依从的方法,也许有人会问:了解阐释学还有什么用呢?在某种意义上,这正是哲学面临的一...

    2014-05-26 17:36:36   2人喜欢

  • 匪廢費·老🐰 (君王猶自㊗️年豐。)

    所謂經典的「無時間性」是「歷史存在的一種模式」,就是說經典是在當前的現實歷史中存在的,經典並不是脫離現在的古代文本,卻是和我們現在的狀況和目前的關懷緊密相關聯的。所以伽達默爾說:「這就是經典的意義:作品直接說話的能力之期限基本上是無限的。無論經典的概念表示有多少距離,如何不可企及,成為文化意識的一部分,『經典文化』這個詞就已經暗示,經典隨時都是有意義的。文化意識表現為與經典作品所屬那個世界共同...

    2017-10-08 15:57:32   1人喜欢

  • 无名的大头梨

    先理解/成见 在联系起来,于是我们可以认识到,传统不是外在于我的客体,而是我们生存于其中的文化环境的主要成分,我们看传统也就不是认识主体去看外在的客体,因为认识主体本身正是在文化传统当中形成的。抛弃传统和史学之间、历史和理性认识之间的抽象对立,当然不是否认历史本身的客观性,而是强调认识历史不仅仅是肯定历史事件的客观性,而且是认识历史事件对于我们现在的意义。这样一来,历史的意义与我们的理解就发生密...

    2019-06-15 23:16:29

  • 匪廢費·老🐰 (君王猶自㊗️年豐。)

    Francois Jullien說:「中國人對存在、對上帝和對自由三者都抱無所謂的態度」。 Jullien的確以將中國樹立為歐洲的對立面來陳述民族文化差異,非此即彼,成為「文化間的他者/我們的他者」,是典型的東方主義表現,但對中國人對此三者的態度的判斷,卻出人意料地令人感到恐懼。

    2017-10-08 16:07:46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阐释学与跨文化研究

>阐释学与跨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