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走向大一统,欧洲发展出列国并立的局面?
★16世纪以来,面对西方,中国为何无力招架?
★中华文明的复兴,机遇何在?
史学大家许倬云先生从全球大历史的视角,以两条主线分别勾勒出东西方文明发展的路线图:两者长期以来平行发展,也存在各自发展的“峰与谷”及转折点;最终,中国形成大一统国家,欧洲走向了列国并立,直至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明清以来中国一落千丈,欧洲人则发现新大陆,开启了以工业革命为基础的现代文明。从此以后,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中国人只能扮演追随者的角色。
本书从地理环境、社会制度、思想文化等方面,以两相对照的方式剖析了两者的成败因缘,并指明了中华文明复兴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实际上,禁卫军的军官才真正掌握着推选元首的权力。罗马的君主很少能子承父业,那些被称为养子的继位者,其实也就是有实力的军官。禁卫军的军官有力量册立新君。这种...
罗马帝国本身是一架战争机器,依仗武力,劫夺地中海地区各处殖民地的资源,支撑自身的运转。这些行省中都没有秦汉时期的中国那样的郡县制度。类似于殖民地和宗主国上...
罗马帝国依靠的不是一个整合成功的行政机构,而是政府并驻守在该地的军队。罗马需要不断地征发新兵,组织大军,兵锋四出,才能维持和扩建这个庞大的帝国。
1957年,经胡适先生四次努力争取,时任中研院史语所助理研究员的许倬云,获得纽约华侨徐铭信提供的1500美元奖学金,赴芝加哥大学攻读历史学博士。1962年3月2日,许先生...
好书,几点感悟: 1、环境对于文化、政治、社会的影响 中国相对独立于东亚,平原地区较多,稳定的农业经济,高效的中央集权体制,帝权与文官集团的制衡、儒释道...
中国历史和西方历史都是人类史的一部分,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也是不可分割的。作为人类文化的两极,中西之间的对比已经构成“新历史”和“大历史”长久不衰的话题。我个...
读许倬云氏新著四种小感 文\刘愚 周末两日,沉浸屋内,读许倬云氏新出史著四种。明媚的红日穿越花木扶疏、枝草蔓生的庭院直射桌边上,抖漏在我的衣角,却带给我...
读过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万历十五年》,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还有《极简欧洲史》,这本书的内容类似上述几本书的综合提炼,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