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与中国文化的书评 (48)

名字写在水上 2013-02-21 17:18:52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版

士大夫故非天子所命——评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转载)

探讨一个业已不存在的实体,而暗暗寄托了自己对现实的评价和希望,这大约是余英时先生《士与中国文化》能够唤起诸多读者共鸣的原因。今就《士与中国文化》一书敬陈鄙意若干。 一   余先生兼通中西之学,《士与中国文化》一书正如他在引言中所说,要“在西方文化的对照之...  (展开)
江小小 2011-08-01 20:52:10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版

中国知识人心灵史--对《士与中国文化》的非专业解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单说“士”这个字,总有一种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士为知己者死的味道。然而读书人都这样聪明,面对现实的诱惑和威胁,总能时不时调整一下价值取向,并且立言赋诗,一边试图教化世人,一边自我洗脑强化。由先秦至今,一代代累计下来,就堆成了一部中国读书人对于人生价值取舍的...  (展开)
坦子 2013-06-02 02:02:35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版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出自《诗经》,本意是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的时候,雄鸡依然啼叫不止。在这里,将这句话比喻儒家思想熏陶下中国的“士”,则是十分恰当。《论语》中说“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史官如此,“士”也是如此。 《士与中国文化》论述的士和文化...  (展开)
周公度 2013-06-19 22:56:25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版

盛名难副

看结构,是想写一部关于士”的中国文化史,但作者对”士“的理解和梳理并不像其学术后期那么清晰系统(如《朱熹的历史世界》),仅有的观点亦未能贯穿一致,第三章之后的专题,支离破碎之处甚多、勉强之文甚多。第一章《古代知识阶层的兴起与发展》算是绪论,着力最深;第二章...  (展开)
Kiyoko🌲 2023-02-12 19:48:47

士志于道

中国“士”的传统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以下简要梳理下士在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和思想: 春秋以前的士,“大抵皆有职之人”(顾炎武),属于贵族阶级中最低的一层,在大夫之下,庶民之上。到了春秋晚期礼崩乐坏,社会阶层流动剧烈,士由于处于贵族下降和庶人上...  (展开)
Neo 2014-09-23 16:39:01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版

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

在当代社会,中国人的信仰缺失问题被过多讨论。但对中国社会而言,信仰缺失本身却是一个伪命题。所谓信仰缺失,毋宁说是一种人类基本价值取向的缺失与模糊。 对基本价值的维护与推动,在宗教改革以降的西方社会体现为一种清教徒式的宗教使命感。由于近代以来西方基督教文明在世...  (展开)
理一分殊 2022-12-23 20:22:33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版

聂敏里|士与现代公共知识分子——对余英时“士文化”研究的一个批评性考察

本文原载《学术月刊》2022年第10期。 摘要:在《士与中国文化》中余英时的一个著名论点就是,士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现代意义的公共知识分子阶层,因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所在。这一观点的问题在于,士即便真的具有现代公共知识分子关怀社会公共价值的特征,但这和士是现代...  (展开)
gaopangzi 2011-11-08 16:22:01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版

余先生不识真伪

自宋以后,士多为皇帝的狗。但是余英时却避而不谈,说什么士魂商才,把注意力从政统下移到民间,说政统致仕也好论务实经商也好,孟子的那句: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余英时先生既然序中已经列为标准所以应当一以贯之。 当今的知识分子真假不一,但是假的多。古时候,...  (展开)
春生 2023-08-11 16:01:56

《士与中国文化》盗版甄别指南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 孔网卖的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士与中国文化》不少都是盗版。前几天,我先是找到本价格相对较低的,下单后发现封面封底和正版都有些差异,跟卖家沟通一致认为是打印本,然后顺利退款。从卖家的表述看,他好像也才发现,我也就没向平台举报。不久,商品标...  (展开)
罗瀚西 2019-08-21 20:06:20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版

《士与中国文化》随笔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今天读余英时先生的代表作《士与中国文化》。士作为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对于中国古代社会起着十分复杂而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在某个领域精通学识技能,而且对国家和社会都有极深切的关怀。这种传统从孔子起就开始,可谓历史悠久,与中国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且面貌不一,...  (展开)
Annatasia 2017-07-09 23:58:03

中国知识分子“信仰”之变化——由《士与中国文化》想到的

十九世纪,黑格尔在讲述中国落后原因时曾说:“造成中国落后的原因是中国人内在精神的黑暗。中国是一片还没有被人类精神之光照亮的土地,在那里,理性与自由的太阳还没有升起,人还没有摆脱原始的、自然的愚昧状态。凡是属于精神的东西都离它很远。”黑格尔在说这一番话时中国...  (展开)
之犬 2012-03-18 05:38:44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版

宋明:從致君堯舜到移風易俗

本書名為《士與中國文化》,實則上起先秦,下至1930-40年代現代知識人代士而起。作者考察了士人之簡史:先秦遊士,秦漢吏與師,魏晉南北朝名士和高僧,隋唐除了佛教徒還有詩人文史如杜甫韓愈柳宗元白居易,宋范仲淹到近代梁啟超。正如韋伯考察ideal type of social action,作...  (展开)
देव देव 2020-08-06 23:44:19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版

从士人到士族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士与中国文化》大概可以分成前后两个部分,前面四篇讲“士”作为“士人”(包括游士与循吏),后面四篇“士”成为“士族”。从作为个体的“士人”到作为群体的“士族”,是把握中国历史上士大夫阶层形成以及转变最重要的地方,也正是我近来最感兴趣之处。这样,就把关注的时...  (展开)
子木 2020-07-01 00:29:31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版

一些琐碎的想法

终于看完了!刚好在六月的最后一天。至此,我要开始下一阶段的思考了。 这本书是我看过最厚的书,由余英时的十二篇论文组成。作者在比较视域下,与西方近代知识分子相对,界定了作为主体的“士”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开创性意义。论述了士在中国古代的各种形态以及其思想流变...  (展开)
洛木 2019-12-19 10:59:06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版

《士与中国文化》读书笔记

《序》 中国古代之士,大致相当于今日之“知识分子”。士的“中心任务”:文化和思想的传承与创新。 本书企图观察和呈现的是:士作为一个社会阶层的精神风貌。写作手法上是史学专题的研究。 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相比较,使中国文化在各方面都表现出独特的形态,本书便是通过“士...  (展开)
发条君 2014-10-24 17:09:17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版

笔记

到市区之后日记和跑步都放下了,看书还继续。 只是笔记而已 唯乱世能出大知识分子。譬如春秋战国,民国,政府并非不想管,只是力量不及。各派力量皆需要正当性,故争取知识分子合作。大一统政府不能容忍离心力量,自由流动的资源与秩序和法律多少相悖,要么把自由知识分子收...  (展开)
luo 2014-01-17 10:55:09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版

士为道而生 ——读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一 写这篇读书报告前,先谈谈为什么选这本书作为对象。 原因有两点,其一是对知识分子这一特殊文化政治群体的兴趣。对知识分子研究的风潮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中的佼佼者如李泽厚先生,许纪霖先生都自成一家,尤其是他们对中国近代六代知识分子,可以说深度的剖析了...  (展开)
醉知酒浓 2021-11-18 01:24:36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版

概而述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是余先生十二篇涉及士人和思想史研究的论文集,除却唐代,从先秦至晚清都有论及,俨然是一部士人通史。全书考证精审,行文流畅。当日读罢未有记录,今试抽取全书重要论点,概而述之。 一、古代知识阶层的兴起与发展 二、道统与正统之间——中国知识分子的原始型态 春秋之前...  (展开)
<前页 1 2 3 后页> (共48条)

订阅士与中国文化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