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视的眼神》从一个有限的侧面反映了九十年代以降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历程和认真探索。如今许多人在一种怀旧的气氛中回忆八十年代,也常常有人将八十年代与九十年代加以对比,说明那个时代的理想主义和思想热忱。然而,我们的“小小十年”真的那样贫乏吗?这是剧烈转变的时代,这是一个常常让人感到困惑的时代,但这也是许多中国知识分子真诚地投入思想探索和社会实践的时代。相较于八十年代对于西方的崇敬,这个时代的思考中渗透了新的文化自觉;相较于许多后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颓败,中国的知识分子力图重整思想的旗帜,建立批判的阵地;相较于过去时代的声调相对单纯的讨论,这个时代的思想空间容纳了更为丰富和多样的声音。这套小小的精选集是一个深刻改变我们社会的大转变时代的见证,也是中国知识分子在这个时代中勤奋探索的侧影。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小小十年”埋藏着未来的种子。
1972年,二十岁的知识青年甘阳插队去了东北,在大庆油田当了六年采油工。其间,他阅读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黑格尔的《小逻辑》等西方哲学书,多年之后,他还...
爸爸带回的的一本《读书》是1993年第7期的,现在放在家里的书架上,落了灰尘。《读书》伴我读过了6年的大学时光,当时觉得世界很大,很广阔,迫不及待要去探索、发现;...
【序】:没啥好记的 ---------------第一部分:【“故事新编”与“万家灯火”】:主要讲话剧 【达里奥·福及其获奖引起的争议】:达里奥·福的“剧”与“作”,涉及话剧...
书是不错的。本来就是文化评论,无论体贴宽容,还是严肃犀利,字里行间满满的都是评论者的智慧——独立、完整的价值体系,渗透入每一个被审视的对象。 解读艺术作品,更...
《逼视的眼神》 戏剧、美术、建筑、电影、音乐,在当代有着斑斓多彩却又备受争议的视野中,《读书》将90年代关于这一场场的争论呈现给我们。 90年代属于上个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