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最富原创性的思想家之一、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瓦尔特·本雅明是20世纪西方知识分子中充分注意到摄影的极少数人中的一个。他的《摄影小史》(1931)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1936年)堪称摄影、文化理论的经典著作,也是当今方兴未艾的文化研究领域的必读之作。
与他的法兰克福学派同仁阿多诺、霍克海姆对大众文化以及文化工业所持的坚决批判立场不同,本雅明的思想中对于技术对艺术领域的介入以及由此带来的后果充满了悖论。他对艺术复制和文化工业的一些辩护性观点和看法也使得他得以特立独行于法兰克福。在《摄影小史》和《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本雅明着重分析了摄影的出现对现代文明的重大影响,尤其是对艺术活动的革命性颠覆。他认为以摄影(包括电影)为代表的机械复制手段已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艺术的认知方式,并预言机械复制的手段将最终消解古典艺术的崇高地位,艺术的权利将从“专业人士”手中解放出来,成为普通公众的一般权利。本雅明在这两本著作中提出的有关“震惊体验”、“韵味的消散”、“复制/创造”等概念和观点对现代摄影理论和文化理论影响深远。
江苏人民出版社此次将本雅明的这两本经典著作重新集结出版,并配以精心挑选的插图近百幅,译者王才勇先生的译本更是从德文原著而来,本书的精彩与经典无可怀疑。
W.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结构梳理出发点:如何在文化艺术这样的上层建筑层面发现不同于传统的新的阶级关系的博弈,并且创造一套属于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理...
"电影由于从成就的可展示性本身出发去进行检测,因而就使成就检测可以展示出来。的确,电影演员不是在观众面前表演,而是在一个机械面前进行表演,制片主任所处的位...
光韵的衰竭来自两种情形,它们都与大众运动日益增长的展开和紧张强度有最密切的关联,即现代大众具有着要使物更易“接近”的强烈愿望,就像他们具有着通过对每件实物...
现代性哲学有各种面向,从一种感性的、体验性的视角而言,技术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化,催生了电影等新艺术形式,改变了人的世界体验方式。当下的人们早已经习惯了新...
本不习惯发言,但看到诸位的评论,我感同身受,立马注册发表一下本人想法,此译本实在是太糟糕了,不少错别字不说,翻译简直让人如云里雾里,越看越费解,着实不如读原...
当柯达公司在1888年推出箱形相机,并向人们承诺:“您只需按下快门,其他的交给我们”时,他们恐怕还没有预见到,时至今日,拍摄已经成为普通人生活的一部分。 ...
看到“王才勇”这三个字就知道这本书能翻译成什么样了。没买的建议别买,没读的建议不要读了。不就是《摄影小史+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两篇小文么,有很多译本,都读...
見過好的譯文,也看過爛的譯文,卻從未見有如此之爛。我只能確認書上的漢字我都認識。此書的譯者王才勇使我明白,原來翻譯爛到這個程度也可以出版。看來如今人人都是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