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愿意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他在晚年终于写作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最后高峰。
《随想录》堪称一本伟大的书。这是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来倾心创作的。没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没有对完美人格的追求,没有高度严肃的历史态度,老年巴金就不会动笔。他在《随想录》中痛苦回忆;他在《随想录》中深刻反思;他在《随想录》中重新开始青年时代的追求;他在《随想录》中完成了一个真实人格的塑造。本书是《随想录》第3集。
157页:
文明社会应当爱惜它的人才,应当爱护它的作家。如果没有丰富的文化积累,如果拿不出优秀的现代文艺作品,单靠大量的出土文物,也不能说明我们的精神文明
1...
51页 十年一梦
奴在身者,其人可怜;奴在心者,其人可鄙
62页 致十月
对自己要求高一点,对别人要求低一点
真话,不是指真理和正确的话,而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就是说真话。P3: 原谅别人
说真话的代价 ——读巴金《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 巴金的《随想录》(全五册)至今已经读了其中之三。刚开始读的时候,我觉得他老人家当时说的也并非...
想看《随想录》很久,终于看了,这是第一本。书中很容易看出,十年不能写作的生涯给作者的心灵带来了重创,能再拿起笔时已是人事全非、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许多篇目中都...
初看还以为是不是找错书了,就这样吗?和我脑子里以《寻找家园》、《尘世挽歌》为蓝本的文革叙述定位太不一样,它们悲怆,揪心。 《真话集》不是。 这个老人...
《随想录》看了挺久听分散的,很多文章记不清是那个集子里的了。 但是看完之后,真的很敬佩巴金那一代的作家。 他们心中,责任和良心甚至比文学本身终于得多。 现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