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本义为“封土建国”、“封爵建藩”,古来汉字文化圈诸国都在此义上使用“封建”一名,并展开“封建论”。中国秦汉至明清社会主流离封建渐远,而近代欧洲目击者和学者发现,日本的幕藩制与西欧中世纪制度feudalism(封土、采邑制)“酷似”日本明治间遂以“封建”对译feudalism。清末民初中国采用这一在汉外对译形成的新名。
本书在确认“封建”本义与西义的基础上梳理“封建”概念的演化轨迹,从概念的历时性演绎及中外对接过程中揭示“封建”泛化的社会文化因缘,并提出一种改良设想的现代泛化封建观。这对于正确认识和构筑中国历史的基本框架具有重要意义。而作者对学术术语创制和概念清理方面的研究亦多有创意。
该书能够很好的启发读者的思路,帮助读者分辨东西方古典制度的差异。但是该书与同类作品一样,存在两个非常关键的问题(细节问题不一一例举): 一是作者忽略了古典中...
封建社会是我们经常用到的词句,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社会,我们就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再往前说就是封建社会,一上小学就这样讲,然后中学、大学继续强化。即便没有上...
(此文原本是在论坛里发的帖子,原名关于讨论封建名实问题和当今所谓“地主封建制”) 最近看冯天瑜《封建考论》,还是有几个问题不明白。又从图书馆借了本《封建名实问...
禅宗公案说凡夫只见手指却看不见指向的月亮,而本书却恰恰是研究这个手指的变迁的。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某些人却又开始只看得到月亮不见手指了。 作为外行加后学,就不...
“封”之本义是推土植树、划分田界,后引申为赐土颁爵;“建”本义是立,相当多情形下与封同义,指封赐、封立。“封建”始见于《诗·商颂·殷武》,“天命降监,下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