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梵澄文集的书评 (11)

沐风庄主 2009-06-10 13:37:14

读梵澄札记(四)先生怀忆鲁迅诗文

1,怀旧 逝矣吾谁与,斯人隔九原。 沉埋悲剑气,惨淡愧师门。 闻道今知重,当时未觉恩。 秋风又摇落,墓草有陈根。 2,为鲁迅先生逝世五十周年纪念 血荐轩辕魂,革命自先觉。 挥斥造化才,文字江汉濯。 倏忽五十年,世已崇山岳。 尘绝邈难追,奋起期后学。 3,星花旧...  (展开)
花影月移 2007-07-18 13:58:17

新光耀南陆 译鞮待三读

今年是中印友好年,人们对一千三百多年前的“玄奘西行”表示了诸种方式的纪念,自不待言;今年也是徐梵澄先生(1909-2000)逝世六周年,年初,16卷的《徐梵澄文集》终于出版发行了,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值得一说的事情。 徐梵澄先生虽不大为世人所知晓,但称其为“当代玄奘...  (展开)
曼陀罗之舞 2015-01-25 16:34:56

当赫拉克利特遭遇阿罗频多——评《玄理参同》

徐先生一生行事低调,气节高古,其学问也曲高和寡,赞叹徐先生人格和整体学问的很多,但就徐先生精神哲学深入梳理的却不多,贴出此文,希望大家批评指正,以期对先生的学问进一步学习和梳理。 《玄理参同》这本书是在室利•阿罗频多评赫拉克利特的基础上,徐梵澄先生再作的...  (展开)
沐风庄主 2009-06-06 09:01:34

读梵澄札记(三):先生怀毛主席诗

现代圣哲徐梵澄怀忆毛主席 1,毛主席故像下作 1978年          云霞蔚起赤城标,禹鼎黄书未寂寥,   功盖九洲人绝世,湖湘终古激新潮。        2,毛主席纪念堂瞻礼 1979年   千秋大业起农工,山立师干遂总戎。   胜算善能恢武德,韬钤余事整文风...  (展开)
沐风庄主 2009-05-31 16:53:08

读梵澄札记(二)精神哲学统摄一切哲学与学术

关于徐梵澄,刘小枫在《圣人的虚静》中用政治哲学扯淡扯了那么多,连老子的南面帝王术都扯上了,其实一点也都没扯到点上,刘小枫要是对先生更多了解一些,就该知道徐梵澄本人是最讨厌韩非对于老子哲学做这般政治的篡改与解释,更何况是他那种政治哲学的扯淡读解。如果读懂先生...  (展开)
我思 2017-08-07 13:50:41

《徐梵澄著译选集》(4种)出版了

《尼采自传》(德译汉)——中国第一本从德文迻译的尼采原著,鲁迅嘱咐梵澄翻译并亲自校对;另收录梵澄节译尼采《人间的,太人间的》。 《薄伽梵歌》(梵译汉)——印度人的“圣经”,为了解印度民族精神之钥;梵澄以楚辞体翻译之,1957年在印度首次出版. 《玄理参同》(英译汉...  (展开)
我思 2017-08-03 15:28:35

徐梵澄先生《陆王学述》《薄伽梵歌》等出版单行本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尼采自传》(德译汉)——中国第一本从德文迻译的尼采原著,鲁迅嘱咐梵澄翻译并亲自校对;另收录梵澄节译尼采《人间的,太人间的》。 《薄伽梵歌》(梵译汉)——印度人的“圣经”,为了解印度民族精神之钥;梵澄以楚辞体翻译之,1957年在印度首次出版. 《玄理参同》(英译汉...  (展开)
我思 2017-07-20 08:29:49 崇文书局2017版

终于再版,且出单行本了!!!

徐梵澄先生 (1909- 2000) 之作品《尼采自传》《薄伽梵歌》《玄理参同》和《陆王学述》,分别完成于20世纪30年代初、50年代初、70年代初和90年代初。四书依次相间几20年,宛若一枚枚闪耀的宝珠,串系在他颇具传奇色彩的生涯之上,传映着他从青少年时期的出发、到中壮年时期的行...  (展开)
立志 2014-10-27 16:21:57

语言晦涩

语言晦涩,今人读起来极为不易,语法与现今也有很大差异,一篇读下来,谈不上享受快乐.与作者的思维还是有很大差异,难有切入点,也许这就是先生不大为人知的原因吧.书在当当网买的,倒是不贵,6折就买到了,只能以后慢慢研究一番.  (展开)
沐风庄主 2010-04-30 19:41:55

读梵澄札记(五)众神有朽,人则恒生

先生《玄理参同》释赫拉克利特的名言的一段论鬼神与生死的摘抄 众神有朽,人则恒生!————赫拉克利特 .....据室利.阿罗频多所举《韦陀》之喻,则此一信仰起源甚古,是说人有永生的原则内在,而天神下将于生死中,尤其生死。佛乘保持了同此一信仰,但理想是成佛或得涅槃。...  (展开)
沐风庄主 2009-05-23 01:14:42

读梵澄札记(一):精神哲学的旨趣与规定

1,世界古代五大文明系统今余其三,三者各有其深厚的精神哲学——通常说精神哲学,总是与物质科学对举;但从纯粹精神哲学立场说,不是精神与物质二元;而是精神将物质包举,以成其一元之多元。主旨是探讨宇宙与人生的真理,搜求至一切知识和学术的根源,其主体甚且超出思智以上。那...  (展开)

订阅徐梵澄文集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