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上下)的书评 (1486)

水木丁 2011-01-24 14:23:17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版

留在我心底的人

1、虽然尽量的平衡和反省自我,依然会时不时的焦躁,对付这种情绪,我最常用的方式就是看老陀,看托尔斯泰这种大部头的作品,最近重读完《安娜·卡列宁娜》。大师的作品,总是让人有满腔的感慨,却一言难进,所以还是老样子,一条条的随便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反正也说不尽。 ...  (展开)
局短 2009-02-13 20:05:52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版

大师与卡列宁娜

安娜临死之前的心理独白,堪称十九世纪最精彩的心理描写,很难想象托尔斯泰在写这些段落时处于怎样的状态。记述下这些句子的人仿佛是安娜自己,如果把安娜自杀的部分作为全篇小说的高潮的话,那站在这最高点上俯瞰的不是托尔斯泰,而是死神。 死亡的阴影,一直笼罩着整...  (展开)
yihan爱书橱 2012-12-10 00:14:08 Bantam Classics1984版

幸与不幸,从何而来?

《安娜·卡列宁娜》的第一句大家早已耳熟能详,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可是,这句话背后至少有两个问题:幸福如何而来?不幸又是如何而来?当我读完托尔斯泰写就的这部巨著时,我心里有了答案。 1. 列文和安娜两条主线 《安娜》一书有两条主线:安娜...  (展开)
四月 2012-12-19 15:32:10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版

有关人物、写作手法、思想的一些个人分析

提纲:一、主要人物分析 二、写作手法分析 三、思想分析 正文 一、主要人物分析 托尔斯泰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而又迥然不同的角色,每一个都是那么地立体生动富于真实性。下面根据出场顺序对一些主要人物进行分析。 1、奥勃朗斯基 奥勃朗斯基最大的一个性格特点就是奉行享乐主...  (展开)
少女梅梅 2014-04-23 10:29:59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版

安娜为什么会选择卧轨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人生活于世上是要有一个精神支撑点的。如果一个人意识到这点而他还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会感到非常痛苦。 正如多莉——几个孩子的母亲,丈夫不爱她,她生活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把孩子抚养成人。她也曾经疑惑过,为什么在这个不幸福的家庭里她不离婚,为什么不选择和安...  (展开)
江绪林 2015-11-12 00:31:07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版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

《安娜·卡列尼娜》一书是我读过的最伟大最完美的小说——虽然结尾时列文那让人厌烦的、说教式的神学和和平主义思考添加了一点杂音。相比之下,《悲惨世界》是拼凑式的,《尤利西斯》带有一种远离生活的博学的书生气,《追忆似水年华》的深邃也部分地迷失在错乱爱欲的颓废中,...  (展开)
夏安 2014-04-30 03:59:34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版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笔记

读安娜的起因是在网上的几个朋友的写得很好看的书评,每看完一篇我就想,要去找来看看了,每下一次决心就给我增添一次心理压力,因为《安娜》应该就是那种我知道很好而又不确定自己能不能看得到它的好的书。 托尔斯泰的小说我以前只在中学看过《复活》,也算是完成暑假作业,...  (展开)
临素光 2018-04-25 18:25:12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版

安娜与列文:命途中的羁旅人,精神上的同路者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任何一个读过《安娜·卡列尼娜》的人,或许都像我一样充满困惑:这本以女主角的名字命名的书,为何把近乎一半的篇幅,给了一个与她非亲非故的男人——列文。 作为一部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的结构非常特别,安娜和伏伦斯基是一条主线,列文和吉娣是另一条主线,这两条线无数...  (展开)
豆丁 2012-03-11 08:29:41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版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笔记

这是到目前为止,我读过的最厚实的一部文学名著,托尔斯泰的传世三部巨著之一,在高中仅读的几本经典名著中,也曾有过《复活》,但已完全忘记。待稍晚些时候,拜读他的《战争与和平》,便可以通过罗兰罗兰的《名人传》,较为深入理解这位世界文豪生平及精神世界。 很难想...  (展开)
欧阳霈官 2012-03-14 13:12:06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版

我表示我比较同情卡列宁~估计我就是一俗人吧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读完上册的感觉就是——我是俗人一枚啊! 真的是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哈,但是,我如果没感觉错的话,托尔斯泰先生应该是在赞美安娜那种对爱情痛苦而执着的追求(这种感觉是我接受多年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结果~~作家的思想永远那么伟大而高深,他所赞美的人永远那...  (展开)
句芒 2009-11-24 16:22:01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版

嗜爱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被灌输了一种极便利的文学作品解读方法,那就是在所有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作品中,寻找批判和揭露,古典文学批判和揭露的对象自然是封建制度和地主阶级,外国文学的则是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有这种批判和揭露精神的,就是好作品,没有,就是写得再美也要提...  (展开)
张佳玮 2023-09-18 17:00:08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版

既然“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为什么要困在原地呢?

如果一个孩子出生后注定会不幸,那是不是根本不生下来,比较好? ——这是《安娜·卡列尼娜》第六部第23节的一段争论。 当时安娜和她嫂子多莉在讨论。安娜慷慨陈词,说她不想生孩子了,其核心观点,可归纳如下: 上天给予她理智,就是让她利用理智,避免将不幸的孩子带到人间。...  (展开)
Riky 2010-12-11 23:33:40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版

不比距离更多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如果说哲学是理性世界里的最高峰,那么,感性世界里的,决不会高过爱情。 爱是这样一种炽热、真诚、忘我、直指心扉的强烈感情,它纯粹而珍贵,常常是动人心魄却难以言说,就好像是老僧心中的“禅”,冷暖自知,只可以心传心。 滑稽的是,谈论爱情的往往是那些从未经历过忘我...  (展开)
南薰 2013-10-02 21:27:34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版

记安娜卡列尼娜

浮冰下的深河 人的生活就像安排在江面浮冰上的一场筵席,当冰面仍然冻结的时候,每个人都感觉这场筵席是在坚实的地面上进行着,并将永远这样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只有当冰面澌溶、开裂的时候,人才仿佛忽然发现,原来生活的基础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坚实安稳,一直以来的平稳...  (展开)
青梅 2015-08-17 23:51:44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版

安娜的悲剧

十五六岁的时候,第一次看《安娜·卡列宁娜》之前,曾听母亲谈论过安娜。像那个年纪的大多数人一样,母亲眼里的安娜不能算个好女人,而她的悲剧多少也有些咎由自取。那个年代资讯匮乏,人们表达观点并没有今天这么多的自由渠道,而我能接触到的所有资料上大约都是这样描述这个...  (展开)
n蜀黍 2009-07-20 20:10:56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版

失败比成功接近永恒

本作的男角没有什么可说。列文虽然处处碰壁,但在小说里仍然是主宰一切的神,他矛盾的心理只要略微往某一方面发展,就可以变成奥布隆斯基、卡列宁或者弗龙斯基。换句话说只有列文是活着的,仍然游移变幻着,其他所有的男主角都是列文貌合神离的分身,都是具象化定型了的人,等...  (展开)
南方有嘉木 2011-10-09 13:41:41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版

存在主义视野下的《安娜·卡列宁娜》人物形象深度诠释

列夫·托尔斯泰的名作《安娜·卡列宁娜》自诞生以来历来受到世人的关注,小说的开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①更是脍炙人口。主人公安娜追求爱情,冲破束缚和羁绊的反抗精神,为世界文学艺术画廊增添了一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安娜的性格是不断发...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74 75 后页> (共1486条)

订阅安娜·卡列尼娜(上下)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