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取晒太阳时闲话之义,于八十年代前期著文,写三十年代前期以北京大学为中心的旧人旧事,得章太炎、黄晦闻等六十余篇,集为《负暄琐话》,于1986年出版。用意是记可传之人、可感之事和可念之情。作者说“是当作诗和史写的”,因而笔下总是轻松中含有严肃,幽默中含有泪水。出版以后,国内外报刊曾发表多篇评介文章,认为作者有卓识和深情,以行云流水、冲淡自然之笔写今世之《世说新语》,描画“逝者如斯”而寓悲悯人之怀,惜古怜今之趣,书格之奇,文笔之高,为近年所罕见。1988年秋日起,作者又写此类文,以人、地、事、意为次,得辜鸿铭、张庆桐等五十余篇,集为《负暄续话》,于1990年出版。出版以后,仍有不少读者视为爱读之书。其后,作者仍写此类文,积稿渐多,集为此《负暄三话》,内容及格调与琐话、续话相类,凡喜读前二书者亦应一读。
前半部,褒扬德行过于明显以致近于吹捧,反而不如淡淡地叙述来得隽永。有些篇目题解过于絮叨,噬之如鸡肋。 反倒是后半部谈晚景议人生,想来得之于切身所感所思,更对我...
散文随笔在二十世纪晚期曾十分红火过,出了不少名家。张老先生大抵算得上其中一位,我隐约记得他有《负暄琐话》一书行世,赞誉者甚多。故在旧书摊上看到《负暄三话》,...
旧版本,比中华书局的开本小,纸张软,摸起来恰当舒服,----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书都喜欢印成大开本的呢? 很喜欢三话里记载的一些不知名的人,他们的狷狂,他们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