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玖、蔡昌雄、呂旭亞聯合推薦:你相信疾病非但不是敵人,甚至還可以是朋友嗎?「磨牙」、「緊張性頭痛」這些行為的意義何在?心靈工坊新書《疾病的希望》將為您解答……
本書提出一個強調身心整合的超越性觀點,從完全異於主流醫學的觀點來看疾病:把疾病當成最親密、最誠實的朋友,從更正面、積極的角度與之對話。願意以這種方式看待身體的人,會發現身體其實提供了許多自我成長與探索的機會,而這是正統醫學所不能提供的。
本書認為:疾病是相對於健康的一種意識狀態,透過各種身體與器官的「症狀」,可以探索心靈深處的問題,將人從疾病帶向健康。從這個角度來看,身體的症狀就不再是需要對付(治療)的敵人,反而是幫助我們看見自己的朋友。
書中第一篇詳細介紹這種全新的身心哲學觀,從對立的世界觀談到合一的宇宙意識,從人類不願面對的自身陰影、善惡、好壞、對錯觀念的問題,引伸出為什麼疾病是人的本質,進而探討看待疾病的態度與方法。
第二篇則分別詮釋身體部位和器官出現的症狀,可能代表心理層面上有著什麼意義。例如「磨牙」的象徵,就是指沒有發作的攻擊性,白天對人生氣而不能表達時,就會在夜晚磨牙;又如「緊張性頭痛」很常見於工作壓力過大的人,或與升遷有關、使人過度努力的緊急情況,在這個症狀的背後,常常發現驕傲的完美主義者,企圖嚴格執行自己的意志。
當然,這並非所謂的「標準診斷」,也不是否定正統醫學的功用,而是擴展更寬廣的視角,使每個人為自己的身心狀況,找出屬於個人的疾病隱喻或重要意義,進而能從各種症狀的痛苦中學到人生的功課。
在眾人視吃藥打針為家常便飯的今日,現代人需要的是從機械生活中跳出來尋找意義、認識自我。在接受現代醫學治療的同時,也花一些心力去探索心靈世界,兩者並不相違背,而後者卻能開啟令人難以想像的廣袤視野,何樂而不為?!
現代有愈來愈多的人,已經看到主流醫學(西醫)的侷限,而渴望一個全新醫學觀的誕生。本書即提出一個強調身心整合的超越性觀點,幫助我們用更正面、積極的角度來聽疾病說話,追求全方位的身心靈健康!
对于时间的阐述很新鲜。
疾病是人的一种状态,它暗示着人的意识里的不和谐、不正常。生病了,就是说我们失去了内心力量的平衡。
疾病是人类最诚实的朋友 野兽爱智慧 1999年9月春风文艺出版社曾出版过《疾病的希望》(托•德特勒夫森 / 吕•达尔克著,贾维德等译),该书在市面上已经很难找到...
在阅读《疾病的希望》时,我时常问自己现在敏感的鼻子,究竟想表达什么?每次看到的,都是一个小女孩儿背靠墙坐在角落里,画地为牢,不许任何人靠近。任何一点边界...
我简单说一下为什么值得一看:这本书在讨论具体疾病的无意识表达的部分,也就是全书的第二部分可以忽略;但是第一部分很精华,因为它很完整地表达了一个意识之外的心理...
每一个症状会逼使我们表现出某种我们刻意选择不要活出来的法则(尽管我们以最大的努力往相反的方向走,也是一样),而把我们带回平衡。症状是我们意识缺乏之物的身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