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所收錄的人物多是讀者耳熟能詳、影響歷史進程的西方思想家和作家,如盧梭、雪萊、馬克思、易卜生、托爾斯泰、海明威、布萊希特、羅素、沙特等,以及讀者未必熟悉,但也是深具影響力的人物,如英國出版家高蘭茨、美國作家威爾遜、好萊塢劇作家海爾曼等。
作者抽絲剝繭,將這些知識分子放在聚光燈下探照,現出他們的:表裡不一、利慾薰心、欺世盜名、愛慕虛榮;眼花撩亂的兩性關係、錯綜複雜的親友問題。他們總是居高臨下指導別人,私下的生活卻自相矛盾。
盧梭自稱生來是為了愛,其實他最是忘恩負義,對一再襄助他的養母兼情婦華倫夫人袖手旁觀,任她貧病而死;他一面鼓吹兒童教育,一面卻把五個親生孩子送進棄嬰收容所。雪萊的愛像火焰,經常灼傷靠近他的人,他在性關係上的混亂令後人瞠乎其後。托爾斯泰大談博愛,其實從沒愛過具體的人,他自認是上帝的兄長,結果卻把自己的家庭帶入荒野。沙特、羅素、布萊希特、海明威等人,利用名作家的地位,誘惑眾多女性,有的組成「後宮」,有的「追逐每一個穿裙子的人」……。
約翰遜就像是一位「道德偵探」,他清掃歷史的塵埃,重新檢視這些知識分子頭上的光環,並語重心長的說:「任何時候我們必須記住知識分子慣常忘記的東西:人比概念更重要,人必須處於第一位,一切專制主義中最壞的就是殘酷的思想專制。」
终于读完了保罗·约翰逊(Paul Johnson)的《所谓的知识分子》(Intellectuals),这是一本“颠覆”之作,作者把笼罩在所谓的知识分子头上的光环抛开,把这些“人类的良...
蔡:這個社會對於知識份子有很多的期望,他們認為知識份子因為知道較多的事情、道理,受過比較多的教育,所以應該要活得比較像一個有尊嚴、有原則的人,實際上,台灣自...
这本书其实就是历史学家写的八卦野史,但其震撼人心之处在于主角都是我们常以为“伟光正”的著名知识分子。保罗约翰逊为我们揭示了这些整日高喊“正义”,“道德”,“...
出自本书最后一段: 我们的探讨现在要结束了,从世俗的知识分子开始取代旧式的神职人员,成为人类的引路人和导师,至今正好是两百年左右。对于那些力图教导人类的知识...
想必作者肯定不喜欢尼采的超人思想吧? 作者所谓的知识分子“抽象”思考的人,是保罗定义为作者本人必须符合其“抽象”思考的人的未来类型。 尼采的超人思想是追求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