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七0年代的降臨意味著搖滾音樂史上一連串殘酷的幻滅,那麼約翰.藍儂這篇最為震驚後世的訪談,很可能是其中最狠最痛的一擊。1970年,藍儂早已對昔日的「披頭」身分、以及所謂六○年代神話深惡痛絕。身為這樁神話的創建者,他決定當著萬萬千千觀眾的面、親手揉碎它。套用作者楊.韋納的話,在當時,Beatles是「地球上最受矚目的現象」。用藍儂自己的話來說,則是「比耶穌更受歡迎」。於是我們多少可以想像藍儂要打破的那個神話,是多麼難以逼視、牢不可摧。
那是不只一整個世代共同擁有的記憶與夢想,那是數以億計的青春年華共同見證的笑聲與淚水,那是當我們對自己生命中種種不堪感到絕望時,重新賦予我們力量的泉源。而藍儂幾乎親手毀滅了這一切:「夢已經做完了」。這篇石破天驚的訪談錄不妨視為一次壓抑了三十年纔終於爆發的嘔吐,讓全美發行量最大的音樂雜誌Rolling Stone站穩了青年世代媒體霸權的地位。
多年來,《藍儂回憶》一直都是所有「文化人專訪」的參考座標,也是「深度搖滾書寫」的經典範例--每個雜誌記者,夢寐以求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寫出像這樣專業、深入、「後勁十足」的對話錄,而能留名青史。
周星馳到台北宣傳兩天,那裡年輕人都瘋了。紅樓廣場中,隨隨便便的擺個他在電影海報上的「甫士」,馬上又引起一陣尖叫,我忽然惦念著《唐伯虎點秋香》裡,他背著那群妻...
http://ent.163.com/05/0801/15/1Q31RBHC000300C3.html
果凍,是非常非常非常糾結的,假裝妥協,又想堅持,最後施放的結果是被吃掉。 約翰藍儂在訪談裡說:我們就像果凍一樣,放在模子裡,就順著那個形狀。是吧,連他也沒能逃...
能不能暂时把你的勇气给我,在梦想快要消失的时候? 有时候,我一直都在想,一个人、一本书对于我个人的成长能有多大的帮助。初中、高中、大学、工作后,一直都在不停...
他,是我心中的神。当一个人被神化,就变得危险,因为这和宗教本身没有什么区别。这样的信仰,如果每个人都能拥有,对短暂的人生来说是多么的美好。 就让我做一次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