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作不好一般事情的人,就愈膽大妄為」--賀佛爾要說本書是探討群眾之書,還不如說它是一本探討人性之書。例如:「無私者的虛榮心是無邊無際的」「愈作不好一般事情的人,就愈膽大妄為」。
本書於1951年出版即被譽為是社會科學領域的經典之作,書中充滿冷雋機智一針見血的譬喻,風格猶如16世紀散文家蒙田。至今,其名言佳句仍不斷被引用、輯錄。在初版的短期內即行銷50萬冊以上,被譯成十餘種語言,是當時許多大學政治系必讀之書,艾森豪總統還大量買來送人(不過作者賀佛爾對此舉卻說:「這表示每個小孩都念得懂這本書」)。
賀佛爾的一生也十分傳奇,他終身從事碼頭工人搬運工作,直至退休。7歲失明,15歲復明,父母早逝,靠自學成就學問,1964年成為加州柏克萊大學政治科學高級研究員。但他仍喜歡碼頭搬運工作,他的許多思惟,都是在那個環境中獲得啟發。
賀佛爾發現美國一般的勞動群眾是相當優秀的,他認為美國是由佔總人口數60%的勞動民眾所創造的,但是他從未看過有哪一本書談過他們。他對於當時自命清高的知識份子,反而不信任。
賀佛爾對群眾運動的思考,大都是從生活中觀察而來,他與柏克萊那些大學生們的接觸,使他了解「今天願意創造歷史的只有那些年輕人」1964年柏克萊校園學生爭取言論自由,學生喊出:「我們不要研究歷史,我們要創造歷史」。
賀佛爾發現,在某種程度上,成人在面對環境的大轉變時,其心態猶如少年人,都是一種無著落的人,前途茫茫,為了生存,都必須在某種意義上死亡然後再生,其與群眾運動中的狂熱份子心態同質。人不癲狂枉少年,其實都是一種冀望毀滅之後的再生。
賀佛爾的創見在本書中比比皆是,再舉一例證之,他說:
「每一個群眾運動在某一種意義下都是一場移民,追隨者會覺得他們正向一片應許之地邁進。那些在一個群眾運動初起時會急急投入的人,往往也是樂於得到移民機會的人。」以下是他對本書的說明:
「在這個時代,我們大部份人都必須對『The True Believer」(忠實信徒)』的動機和心理有一些認識。因為我們的時代雖是無神的時代,卻不是無信仰的時代。這些『忠實信徒』無處不在,他們昂首闊步、列隊前進,要透過勸說和激烈手段,按他們的形象捏塑世界。不管我們是打算加入他們還是反對他們,都應該盡所能多了解他們的特質與潛勢。」
群众运动不需要相信有上帝,却不能不相信有魔鬼。
在所有团结的催化剂中,最容易运用和理解的一项就是仇恨。
爱国主义是歹徒的最后归宿
极端独裁在一个组织的诞生阶段和衰落阶段都是最容易出现的,因为它可以让尚未定形的东西定形,或让行将解体的东西暂时稳住。
因为当代许多成功羣众运动领袖所提出的主张都很粗糙,使我们以为心灵粗疏和不成熟是成功领袖的条件之一。然而,令希特勒之流成功的并不是他浅陋的识见,而是他无边的...
传销的洗脑方式,最常见的就是偷换概念,在狂热的培训洗脑的环境下,参与者很难理性的分析其相应的逻辑。所以当其与人争论时,就会有一种诡辩的既视感。比如在攻击微传...
在我小时候,经常听见大人教育孩子时,总是这样说,你得替我们争气啊,我们怎么怎么了。但是意思也很清楚,父母的愿望也很明确,自己这代没什么希望了,孩子担当其一切...
我们的时代虽然是无神的时代,却不是无信仰的时代。 要实现迅捷和巨大的改变,某种广为弥漫的热情或激情显然是必不可少的。而人们之所以会洋溢激情,则是因为感受到有...
最容易体现乌合之众群体特征的事件,是宗教运动、革命运动和民族主义运动,那能让群众充分展现他们狂热份子的特征~ 因此,有两种人最容易被吸引进群众运动中——最成功...
读完本书,令人唏嘘不已,不断想着书中的那个问题:为什么越是孤立的人群越容易去参与革命? 我想,对于人类这种社会性的动物来说,恐怕始终是需要融入社会,需要不断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