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认为失业除了传统经济学认为的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外,还有一种非自愿失业,其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是批商品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由于总供给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动,所以失业是因为总需求或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有效需求不足是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的结果。后者又是因为消费倾向、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和对货币的流动偏好三个心理因素的作用。消费需求不足是因消费倾向递减,使消费的增长赶不上收入的增长。投资需求不足是因为资本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前者是指投资利润率的下降,后者是指人们保留现金偏好。
因此,凯恩斯主张政府要想办法促进有效需求,办法是:增加工资以增加消费,采用累进税增加穷人收入,实行赤字预算与适度的通货膨胀政策。他认为,刺激投资比刺激消费更重要。它有乘数效应。在研究方法上,它将传统经济学的供给本身创造需求理论基础上的充分就业均衡看作是特例,而将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看作常态,由此构造能包容原有经济学在内的更具有一般性的理论。
像这样一本自辟蹊经的书籍的作者,如果他想避免过多的错误之处,那末,必须在很大的程度上,依靠批评和交流。如果一个人单独进行思考的时间太长,那末,他会暂时相信...
内容:★★★★☆ 翻译:★★★★☆ 排印:★★★★☆ 装帧:★★★★☆ 凯恩斯在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序言中第一句写道:“本书主要是为我的...
一、《通论》的产生背景 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干预是经济学发展的主线。古典经济学认为在竞争的环境中,市场会自动通过价格来调节供求关系,从而使社会经济处于平衡的...
《通论》之所以是通论,是针对古典理论而言的。凯恩斯认为古典理论假设的均衡是特例,失衡是常态,因此古典理论只能算是通论的特例。 凯在书中指出,古典理论特别是萨...
花了两周的时间啃完了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对智商和耐心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验,说实话完全看懂的只有引言部分,中间抽了两天看了几乎同样字数的《货币战争...
真是一本难懂得书,一开始看通论的时候简单的一页就能看上半天,却还是不甚了解,就像前面有人说到的读通论是对自己智商和耐力的一种挑战(可惜,貌似到目前为止我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