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生活》涉及了从诗歌、电影到政治、伦理的宽广领域,讲述了这样—些富有魅力的人及其精神结构与生活故事:海子、王小波、阿伦特、伍尔夫、波伏娃、塔尔柯夫斯基、克里玛、赫伯特、哈维尔等。在这些看似互不相干的名字背后,提示这两个互相依存的精神维度:一方面,是建设我们身处其中的外部世界:另一方面,是建设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两者不可偏废。
换句话说,当一个人的外部生活遭到蹂躏时,他的内心生活在劫难逃;当他外部生活的权利和资格被取消时,他对于这个世界的基本信任也随之动摇和丧失。我指的是大多...
序文是陈家琪写的,结果刚开头就出来这么一个大乌龙:
赫拉巴尔啥时候得诺贝尔奖啦???
《积极生活》,这个书名很容易让人想起市面上泛滥而粗浅、功利的“成功励志”书籍。然而这本书和它们完全不同,它封面的介绍是这样的:该书涉及了从诗歌、电影到政治、...
“你肯定有很多情人。” “我知道,亲爱的。” “我有许多女人。” “我有不止一个男人,亲爱的。” “我已经了结了。” “...
(编注)这篇书评已经在半年前分享给我的付费友邻,现在摘录一部分,分享给大家~ 文字: 文学是有限的,不是一种可以任意被规定的东西,尤其不是一种生活方...
随笔三篇 一 佛陀(悉达多) 不许结伴而行,务必独自游历教化。以个体的自我面对向他一人展开的世界,体验、亲证、自律、实践。一个人,在路上。汝当自依。 佛陀的...
劳动、工作和行动 依据人们所创造的事物的持久性(或不朽性)程度不同,阿伦特将人们在世界中采取主动性的方式分为三大类:劳动、工作和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