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于1970年代在香港出版,后多次再版重印。里面收录了作者在二十多岁时写的短文,不仅记录了1960年代中期作者在英生活的鳞爪,亦反映了一个好奇的中国难民对英国传统习俗的看法。
这些年来,作者重访英国多次,表面上,英国的确随时代的进步而改变,但英国人的性格、习惯和生活方式,丝毫未变;就此角度看,这本书所记,对了解英国仍有一点参考作用。
两年前读的,很喜欢,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写在节日里自己一人读谱,以及学习古琴的情节。古曲今不弹,甚为寂寥,作者飘泊异乡形单影只,亦寂寥。全篇没有渲染如何寂寞,...
曾园 最近读到香港的林行止先生的随笔集《英伦采风》。书中“记录了六十年代中期作者在英生活的鳞爪”,其中有两篇文章谈到了索尔仁尼琴。第一篇纯粹是资料,介绍了这...
《万象》最有看头的作者,香港那旮旯最能写、爱写、写得又好看的专栏作家。 财经外行如我,也一直拿他的文章当作马桶读物。 最近他说自己转向了社会主义,...
近期笔者先后拜读了赵恒毅先生的小品文集《伦敦浪了起来》与《有个半岛叫欧洲》后再去阅读了林行止先生的《英伦采风录》,感触良多。三本书都是作者们在英国(欧...
从来不知道这个人,因为在图书管里见着名字顺眼就借了。读了第一篇就后悔没将其余一起借回来。他的文字简练幽默,没有丝毫酸腐气,很小的事情写得也很有情境,字里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