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的书评 (1457)

水木丁 2006-10-30 09:53:54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版

我为什么不喜欢王安忆笔下的女人

前些时候,看到网上有人写文章拿王安忆和铁凝两个人做比较,具体的内容记不得了,只是有个印象是写文章的人觉得铁凝处处的不如王安忆。下面回贴者众多,也是纷纷表示赞同的。当时我只看过铁凝的《大浴女》,心中是蛮喜欢的,看了这样的一篇文章,便有些诧异,但是王安忆的东西...  (展开)
十三 2012-10-02 18:20:43

你有没有看见过卸去一面墙的房屋

十年前刚读大学,在隔壁寝室女生手里把这书过了一道,浮皮潦草。之后马上又读了王安忆的《桃之夭夭》,印象比这本更浅。 这几年陆续读严歌苓,一开始觉得惊艳,读多了也就昏昏沉沉。前几天跟朋友谈起,说最喜欢的是《小姨多鹤》里的朱小环。严歌苓也不掩饰对这个人物的偏爱,在...  (展开)
Shame 2012-12-24 21:54:16

《长恨歌》指瑕

第一次读《长恨歌》还是上高中的时候了,那个时候穷极无聊,对阅读磨出惊人的耐心和包容态度,说实话读完觉得还不错,甚至有那么几分荡气回肠。现在再读,只能说今是而昨非了。不光对《长恨歌》,对矛盾文学奖的看法也有了一个改变,获奖的不一定就是好作品,或者绝好作品;...  (展开)
白色年糕 2005-08-16 11:56:08 作家出版社2000版

浮生一记

“鸽子从它们的巢里弹射上天空时,在她的窗帘上掠过矫健的身影。对面盆里的夹竹桃开花,花草的又一季枯荣拉开了序幕。”——这是《长恨歌》结局。先前的一切声色光影被一个女人的死亡咽下,生活回复了常态。而面目上的浪静风平,撑不住芯子里的暗流涌动。这个不甘心的女人的...  (展开)
汤之问棘🌈 2012-08-25 20:46:11

《长恨歌》技术故障举隅

 陈林群 (一)      王安忆喜用量词“一股”,并非始于也不止于《长恨歌》。喜用指的不是数量,而是指不该用也硬用。《长恨歌》共使用了六十八个“一股”,大致可分两类:      A.写客观   (1)它们其实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有点“大风始于青萍之末...  (展开)
Arthur 2006-01-30 16:15:45 作家出版社2000版

关于王琦瑶的爱情故事

关于王琦瑶的爱情故事 爱情,容不得一点单向关系的存在。 程先生把王琦瑶爱得入骨三分。占有相当偶然成分的那次拍照,便为他的一生定出了意料之外却也合乎情理的结局。程先生是懂王琦瑶的,单单从他为王琦瑶选美挑选服装的细致劲就可见一二。色彩的更迭,层次的递进,该突出...  (展开)
菠菜 2019-04-04 11:34:08

不做纯粹的女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因为想看可以用上海话读的小说,重看了这本长恨歌。 第一次看的时候还小,拿妈妈的书看,妈妈一上来就剧透,惋惜说,可怜主人公,被一个瘪三弄死。 也就记得一前一后的热闹,一开始做了上海小姐,一个大官的情人,但也没咋享受;最后是年纪大了,孤身一人,被莫名其妙搞死了。 ...  (展开)
雅克 2009-01-09 19:05:09

还有一个程先生

整部《长恨歌》,我个人最关切的人物其实是这个程先生。我有段很熟悉的遭遇和他很像,也都是因为难以摆脱一场感情的影响,而使自己的人生停滞不前。所以,对程先生,我怀有一份私人性质的怜悯和理解。    昆德拉在其另一部作品《笑忘书》中故弄玄虚地提出了一个概念——力脱...  (展开)
VeronikaChow 2006-01-05 20:35:28 作家出版社2000版

芸芸众生相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长恨歌》堪称王安忆近些年小说创作的鼎峰之作,它摘取了“茅盾文学奖” 的桂冠,不仅获得了一流评论家的充分肯定,而且也是对王安忆数一日如一日辛勤创作的褒奖。 《长恨歌》 是写一个美丽女人的一生,从豆蔻年华一直写到一场意外的谋杀。情节虽然称不上大起大落,大悲...  (展开)
抹香精 2013-12-16 11:17:12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版

何来此恨,谁唱此歌

看过此书,我感觉王安忆可以算作当今中文作家中少有的能把握中文神韵的。整本小说,可算得鸿篇巨制,但妙语珠玑,有些段落甚至是比诗歌还要诗意,比禅玄还要禅玄,让人不禁想要念诵吟咏。书中的人物描写都是写意的,不着笔墨但是神采盎然,那些精微缜密的情绪被严丝合缝地描摹...  (展开)
水綦樱一 2008-08-20 14:09:07

魂已断,空留梦相随

一位小家碧玉,一颗被浮世撩拨后的心。无数种欲望,纠结在纷纷攘攘的十里洋场。铺展开来的是一出腹水难收的戏码。 四十年的故事,从片场那一幕忆起。一段段让人唏嘘不已的情感,串成了眼下的故事,唱出了一曲幽怨绵长的悲歌。 一如白居易笔下那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  (展开)
雅克 2009-01-01 19:41:01

《长恨歌》与林夕

不用多说,林夕近年来在两岸三地是备受推崇的。在他2000年为王菲《寓言》专辑订制的十二首词作里,众多意象、概念的拼接、组合,配合曲调的多元风格,营造了非凡的意境和感官效果。单这张专辑,就启发了以安妮宝贝为首的一众都市情感写手的创作兴趣,诞生了《彼岸花》等相关作...  (展开)
fefe 2011-05-13 15:04:26 作家出版社2000版

王琦瑶是个小市民的笨女人

王琦瑶是个小市民的笨女人 王琦瑶是一个有着上海的美丽、上海的小资、上海的虚荣、上海的聪慧、上海的家教、上海的心境的笨女人。 本来不想说些什么,但这部作品频频被搬出,似乎人人都认定王琦瑶就是上海,上海就是王琦瑶。王琦瑶是有上海风情,但,上海绝不是王琦瑶!一定要...  (展开)
秦艽 2010-08-17 23:56:30

男人是一道光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第一次看《长恨歌》是在一年半年以前,看的很细,也不知道究竟是为了逃避学习压力,还是怎么的了,竟然看了四天。近一次花了两天时间,对这个长度的内容花了这个时间的消耗我是比较满意。小说毕竟不比理论书籍恼人。 ﹒语言 前一次看的时候更震惊于王安忆的语言。我丝毫不怀疑...  (展开)
silky 2005-06-15 02:57:21 作家出版社2000版

因为上海是她深爱的城市

看长恨歌,和关锦鹏,和茅盾文学奖无关。 多年前开篇的“弄堂”在我心里播下一个种,我是弄堂里长大的孩子,最有发言权,却还是惊愕,可以写得如此。怎么就后来没有急切地看下去,对一本书对一个作家,也是有眼缘的。 待到去年六七月间,话剧版长恨歌公映最后一场,父亲辗转...  (展开)
lisa 2013-03-26 15:29:16

似是故人来

偶然结识了这本书 初初翻来 不胜无聊 细碎繁琐的文字倒是占了大半 生怕自己心性浮夸 念不下去 磨磨蹭蹭一周也将这本书读了过去 这个王琦瑶啊 真是让人羡慕 让人嫉妒 却也让人惋惜的 我是不喜欢上海的 正是一点也没看错 记得我年幼的时候 爷爷去上海看望他的远方亲戚 ...  (展开)
雅克 2009-01-03 13:13:54

林夕之前的参照,以及林夕之后的昆德拉

参照 “参照”是我这篇文章的第一个切入点,在我看来,《长恨歌》文本创作最精妙之处是设置了重重“参照”。角色的相互参照,能指的相互参照,“现在时”与“过去时”、“将来时”三者的循环参照……如此,小说的结构有了非常生动的、立体的着眼点。    我先来罗列一下小说...  (展开)
La Roche 2014-03-08 18:18:40

王琦瑶生命中的六个男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读《长恨歌》的时候,脑海中是这样想象着王琦瑶的。一个穿着旧式旗袍的女人,烫着短的卷发,一张化着淡妆的有点苍白的脸。眼睑一垂,一个转身,身影慢慢地消失在灰灰的弄堂里。这样的一个女人,不同于《半生缘》里的顾家姐妹的泼辣和委屈,也不是琼瑶戏里旧上海小姐的...  (展开)
猫行天下 2008-01-27 13:07:24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版

一步之遥和咫尺天涯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如果说人生的兜转,如王绮瑶般,以地理上的变迁来说,从上海到邬桥再回到上海,从时间上的流转而言,从解放前到解放后,十年浩劫,再到90年代新世纪。走了长长的一串路,迂回曲折,悲欢离合,最终只是留下了自己在缅怀中细细拾掇上海里弄天空上偶尔漏下的阳光和风雨。若是有鸽...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72 73 后页> (共1457条)

订阅长恨歌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