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交流三千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内容包括:缘起:密切的官方交往 频繁的民间往来、箕子入朝鲜与秦民走海东、多国并存 外交竞争、中韩经济交流:“文皮”和刀钱、唐罗贸易与张宝皋、中韩科学技术的交流: 中韩天文历法和数学的交流、中韩农业技术的交流、中韩学术思想文化的交流、中韩典章制度和宗教礼俗文化的交流等。
中国(16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背景:矫正明代理学空疏弊病---从儒学的“经世致用”思想出发,认为“救弊之道在实学,而不在空言”发端:“泰州学派”(代表...
初期:集賢殿大學士安珦(音向)1289使元時,抄寫朱子著作并摹寫畫像回;後在成均館講朱子學,推動儒學的官學教育恢復--(學生)--白頤正:以忠宣王侍臣留大...
至晚在戰國,漢字已傳播到朝鮮半島(出土錢幣可證)---漢初已使用漢字(真番部落至信武帝,要求通商通交)朝鮮三國: 高句麗:最早(《三國史記》“國初始用文字...
1619,朝鮮出兵參與明軍對後金之圍剿,敗,努爾哈赤主動釋放朝鮮將領并至書光海君,欲息兵不得---1627,大軍壓境,結兄弟之盟---1636,皇太極稱帝...
1369,遣使通交,停用元朝年號---1374,恭愍王被害,辛禑恢復與塞外元的往來,欲趁機向遼東擴張,然明1387降服了元在東北之殘餘---1388,主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