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回忆录是《风雨独立路:李光耀回忆录(1923-1965)》的续篇。
1965年8月9日,照顾200万人民生计的重担突然落在李光耀肩上,困难重重,前途茫茫,他怎样为新加坡开辟一条生路呢?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怎样盖房子,怎样修理引擎,都有专著教导。但是,还从来没有一本书是教人如何把一群来自中国、印度和东印度群岛等地的移民组成一个国家的。
今天,新加坡已成为经济发达、社会稳定和安全的全球化国家,李光耀忆述往事,把毕生治国、发展经济和建设国防的切身体会,浓缩到几百页的回忆录,读者必能从中得到启发。
40年来遍访世界各国,李光耀跟当代世界政坛风云人物有广泛的接触,共同探讨国际与区域局势。回忆录中,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对他们作了生动的描述。
1976年,我第一次到北京人民大会堂,主人同我们见面的会议室里摆着痰盂,有些中国领袖还用它。于是,1978年邓小平到新加坡访问的时候,我们在会议室内他的座...
原文开始/原文结束1976年,我第一次到北京人民大会堂,主人同我们见面的会议室里摆着痰盂,有些中国领袖还用它。于是,1978年邓小平到新加坡访问的时候,我...
有人是这样评价李光耀的,让他管理新加坡,太屈才了。 这本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让人印象深刻。 李光耀说,每次他的车行至小学,正好放学,学生从学校中涌出,他总...
《李光耀回忆录:经济腾飞路》读后感 新加坡,这个城市国家仅用了短短60年的时间,就从一个第三世界国家能够快速跻身于第一世界,究竟依靠的是什么?是外在的力量(即邻...
前段时间看了李光耀回忆录的上集(风雨独立路),讲的是新加坡独立之前的事情,本集说的是之后到现在这段时间的事情,其实,新加坡真正关于发展的历史,还是在这段...
下册涉及的话题较广,不仅包括经济发展,还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李作为国家领导人近30年,接触了各个国家大量政治人物。在回忆录里他观点鲜...
一直对新加坡很感兴趣 小时候知道这个花园城市,吐痰要遭付款,人人讲文明。 后来更多关注是因为中国很多方面向新加坡学习。 一个儒家文化侵润下,被外人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