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描述一位曾在日军侵华期间(1931-1945)被骗去湖北鄂城当慰安妇的中国妇女袁竹林,一心寻找三十多年前因冤案被下放东北边境劳改营而分离的老伴廖奎的故事。李碧华在书中记录了全部过程:从李碧华被袁竹林感动、愿意帮她完成寻人的心愿,到运用各种可能的方法与管道,帮现居武汉的袁婆婆找到已迁移至山东省的廖奎。找到廖奎时他已经双腿残疾,李碧华最后也陪伴袁婆婆走这趟间隔广漠时空的寻人路途。
小说家放弃了瑰丽的文字,追踪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书中最珍贵的是作者与主角互动及情感介入,其意义超越单一的历史事实,袁竹林的故事其实是日军侵华其间二十万中国慰安妇的缩影。每一场战争,都有女性被当成代罪羔羊,这是人类的耻辱。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很。”臭袜子脱下来了。他一拐一拐的,在冰冷的水龙头下,一下一下的搓洗。她没有洗脚。作客,又怎能敞开了去洗脚呢?脚趾...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干冷无情的夜风下,他孤独地,扭曲地站着。像个皮影戏中忽地变形的影子。像纸灯笼画中,那薄了、淡了的轮廓。他...
“人生不过如此。” 这是她的结语。 李碧华,神秘,低调,猜想年龄其实不会多大,但是写故事的人,笔下所书,仿佛自己经历的重重生命,心理上的沧桑,是...
深夜看完这本书,我已经无法入睡。 揪心的疼痛伴随着我, 李碧华的文字,字字敲在我的心间, 字里行间,尽全是血泪。 看到此处“一天接客多少个?有八个,九个,也有十...
周末看一本好书,几乎从头哭到尾。李碧华的《烟花三月》,归属报告文学。笔风与以往读过的她神秘、瑰丽,用字如刀不同,整本书都写得平淡朴实、平等仁慈。发现故事永远...
看李碧华的《烟花三月》是在午后的cofebar。外面的天色很好,我扒在落满斑驳的光影的原木桌面上看这个我喜欢的女作家的书。 书看了一半,在这样的惬意我午后看着书里记...
刚开始几章全是袁婆婆对过往的回忆,那段让人发指的回忆,哪个中国人看的能平静呢?我甚至差点忘了下地铁,那天的心情都很愤懑,书里的内容和电影重叠在一起,更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