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教程》(下)(精装)的开头篇章在两年前就发表了。经过多次令人不快的延误和干扰之后,此书终于完成,与读者见面了。正如甚至连这种阐述的外部形式也表明的那样,着重点就放在从哲学的观点看最有份量的东西的发展上,即放在问题和概念的历史上。我的主要目的就是将这发展理解为连贯的、相互关联的整体。我们关于宇宙和人生的理论产生于各种思想路线,而这些思想路线在历史上的相互交织便是我研究的特定的对象。我确信这个问题要得到解决不能靠先天的逻辑结构,而只能靠对事实作全面的、毫无偏见的调查研究。如果说,在此书的阐述中,看起来古代部分占去了全书相当大的篇幅,这是基于这种信念:如对人类理智的现实作历史性的了解,那么,用希腊精神从自然界和人生的具体现实中所获得的种种概念来陶冶锻炼,就要比自此以后所有人们思考过的东西更为重要——康德哲学除外。任务这样确定了,就必须割爱;关于这点,没有人比我更为难过了。对哲学的历史发展作纯粹主题的处理,就不容许对哲学家的品格作同他们的真实价值相称的深刻描述。这只有当在概念的结合和转化过程中他们的品格可以作为原因因素而起积极作用时才可能触及。为了有利于更好地深入洞察心灵发展过程内在联系的必然性,在此不得不牺牲推动哲学发展的伟大人物的个人风格中的艺术魅力,不得不牺牲赋予学术讲演以及赋予哲学史更广泛的阐述的特殊技巧的艺术魅力。
导言
十八世纪—伦理学独立—研究重点转移到心理学—个人的突出—伦理学原则—道德原则分为标准,认识源泉,制裁和动机—伦理学个人主义倾向,反复思考德行与幸福的关...
历史世界观
德谟克利特直观的朴素性和清晰性,自然科学知识的确实性和规定性—培根主义—个人反抗社会的至高地位的斗争—人生价值问题暂时成为哲学兴趣的中心—康德关...
第三十八节 认识对象
1. 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以什么作为内容又以什么作基础—《纯粹理性批判》—从先天综合判断的实际出发,数学、纯粹自然科学和形而上学中,检...
导言
纯粹理论精神的复活—从希腊哲学的人文主义的复兴开始逐渐形成自然科学世界观—人文主义时期和自然科学时期—近代自然科学是人文主义的女儿
邓斯·司各脱—哲学与...
第四篇 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 第一章 人文主义时期 P477.为此,文艺复兴时期各条战线的自然哲学在组织自己的问题时均以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为其出发点。 ...
康德在认识论中采取了现象与本体的对立。雅克比:如不以实在论为先决条件,就不可能进入康德体系;如以实在论为条件又不能停滞在物自体中不前。 德国观念论理性体系的两...
最大的好处是文献列举详尽,给后来者一个很好的“哲学地形图”。 缺憾是中世纪部分有打马过桥(不够细致,进展过快)的感觉,推荐给初涉猎者,因为依个人经验,初涉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