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俄国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它是根据一桩真实的弑父案写成的。书中主要人物为旧俄外省地主卡拉马佐夫和他的儿子:德米特里、伊凡、阿辽沙及私生子斯麦尔佳科夫。老卡拉马佐夫在行将就木之年仍贪婪、好色,不仅霸占妻子留给儿子们的遗产,而且还与长子德米特里为一个女人争风吃醋。德米特里对父亲恨之入骨,一再扬言要杀死他,并且有一天夜晚真地闯到父亲的窗下,掏出了凶器……是夜老卡拉马佐夫被杀死了,德米特里因而被拘捕。可实际上,真正的弑父者并不是德米特里,而是斯麦尔佳科夫。他是在伊凡“既然没有上帝,则什么都可以做”的“理论”鼓动下,为发泄自己在长期卑屈处境下郁积起来的怨毒情绪,为取得金钱,冷酷地谋杀了自己的父亲。事情的结局是悲惨的:德米特里无辜被判刑,斯麦尔佳科夫畏罪自杀,伊凡因内咎自责而精神错乱,阿辽沙撇家远行。这一“偶合家庭”崩溃了,它成为分崩离析的沙皇专制社会的一个缩影。
罗赞诺夫在其专著《论宗教大法官的传说》中认为《梦魇》一章是对《宗教大法官》一章的变体。的确,《梦魇》的一章部分地映照和解释了《宗教大法官》的思想,如果说《宗...
上个月初的时候,我和一位虔信基督教的朋友谈及我正在读的这本《卡拉马佐夫兄弟》。她说她也读过一些,但读到“宗教大法官”这一章的时候就无法继续下去了。 “读下去会...
谁说米卡,或者德米特里 卡拉马佐夫,是个荒唐、粗鲁、令人憎恶的人物?我读到他为了崇拜和负疚于卡捷琳娜,为了强烈地爱格鲁申卡,为了与父亲为情敌,在激情的使役下躁...
最近一直在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到395页的时候,我发现一个似曾相识的小故事——关于一棵葱的寓言。原文是这样的: 从前有一个很恶很...
1、陀氏塑造的那些小人物(尤其是孩子和青年)通常不仅家境贫寒,而且几乎一定都有病(搞不好就挂了)。陀氏笔下的小人物承受着不止一种苦难,他们往往是多重苦难的承担...